多数行为学研究的表明,孩子天生分享的意识薄弱,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8岁以后慷慨的倾向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行为与分享对象有关。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分享?
有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不愿分享,不想孩子以后养成自私的习惯,可能会强迫孩子将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孩子分享。而且如果不与他人分享的话,父母连同孩子都会被其他的孩子父母施rig0也以鄙夷的眼光。而且那些被强迫的孩子,将来以后可能会得到一种无法拒绝他人的病症。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大家,那些抗住非议,不与其他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东西的父母,是勇敢的,是正确的。
换成我们成年人来说,当你在公园玩耍时,你会给一个陌生人分享你的东西吗?我自然是不会的。同样换到孩子上是一样的,拒绝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强人所难。我们不要将小事化大,随口就给孩子贴上标签,这无疑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造成更大的影响。
分享是一种快乐,是内心上的一种满足,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分享会对他的内心造成伤害,但就违反了初衷,如果违反初衷,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分享呢?
这背后不仅仅是孩子的任性,更多是经过孩子他所谓的利益权衡所表达出来的结果。
现在孩子处于0~6岁期间,正是宝宝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东西有着强大的占有欲,同时也对他人的东西有着十分强大的占有欲,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要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物权敏感期。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来度过这一敏感期呢?
第1点,我们要教孩子拒绝的礼仪
很多时候当孩子不愿分享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以哭闹来威胁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但是我们应当教会他们,当你不愿分享时,这也是一种正确,并不是说凡是玩具都要分享,在拒绝时我们要懂得,让他们让孩子懂得拒绝的礼仪。
第2点,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分享是一种快乐
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加倍,而不要以为分享就是被剥夺。研究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而儿童他的行为榜样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我们在他婴幼儿时期,就能对其进行潜意识上的一种引导,通过我们个人的行为来帮助孩子进行分享。
等到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时常的在家里讨论分享,讨论起我们与他人分享时所感到的快乐所享受到的乐趣,这样在对于孩子的引导也是十分有作用的。
第3点,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
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物权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去作为榜样和他人沟通,然后通过沟通来获得分享的乐趣,同时这样孩子就可以也通过沟通去与其他孩子共同分享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