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上幼儿园的书包一般都是妈妈帮助整理的,那天,妈妈忽然发现两个小玩具,好像不是自己家买的,就问果果是怎么回事。果果说,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觉得这两个玩具特别好玩,忍不住就放书包里面了,过了几天,就忘记了此事了,妈妈说,这是大家玩的玩具,记得明天去幼儿园时,和老师说明情况,还回去。
第二天放学,果果妈妈询问果果是否已归还玩具,果果说,还给老师了,老师也没有生气,妈妈告诫果果说,以后不要随便拿公用的玩具了。其实,在孩子四五岁时,对于“偷”和“拿”的概念区分得还不是很清楚。孩子认为自己只是好奇,将玩具带回了家,而不会认为是“偷”,一旦家长发现情况后大发雷霆,就会使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而果果妈妈悄无声息的处理方式,也是值得点赞的。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许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过类似“偷东西”的行为,有些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及时改正了,从此也没有再犯过,而有些孩子的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或者是家长引导的方式不对,孩子未加改正,成为了其人生的一大遗憾。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偷东西”的行为呢?
一、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
1、被偷的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而脆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拿自己的行为和其他孩子进行对比,若别的孩子得到的,自己不能获得,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比如,老师们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小朋友们颁发小红花,或者一些小奖品,而当孩子没有获得这些奖励时,会因内心的失落感而引发其产生通过“偷”的方式来获得这些买不来的荣誉,进而弥补其内心的损失。
2、家长对孩子的限制太过严厉
若孩子有偷钱的行为,可能就是家长的管教太过严厉了,限制了孩子在金钱上的自由度,其实,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家长可以适度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培养孩子养成对金钱消费正确的价值观和使用方法,避免因为一些小钱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3、孩子产生了不良习惯
当孩子产生了不良习惯之后,比如,小时候喜欢买零食吃,长大了可能会因为打游戏充值没有钱等等,就会萌发偷的欲望,正当地和家长要钱,孩子担心会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而挨骂,所以,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己认为是“捷径”的方式,悄悄地偷家长的钱,或者偷同学的东西用变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哪位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产生偷东西这么性质较为恶劣的行为习惯,而不同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拿了别人东西这件事情时,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想法和行为表现,正确的方式会使得事情变得简单,而错误的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内心留下尴尬的记忆。那么,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的行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二、发现孩子有“偷”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1、主动带孩子道歉
若孩子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立即想办法挽回后果,家长要耐心地询问孩子东西的来源,并积极主动地带孩子归还失物,引导孩子真诚地道歉,同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诚恳地表达歉意,家长的这一行为会让孩子意识到,偷东西是不对的,是令人羞耻的事情,做错了要坦诚认错,不能将错就错。
2、造成的损失要承担并加倍赔偿
若一些孩子偷来的东西是一次性且无法归还的,家长就要立刻明确自己的态度,一定要主动承担孩子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加倍赔偿,这样做的意图其实也是要孩子明白,做事情的底线是不能触碰的,家长替孩子承担责任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意识到“偷东西”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能因“恶小而为之”。
3、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
伴随孩子偷东西行为的,一定还有撒谎的情况出现,孩子也知道偷东西不对,为了避免自己被家长责备,在家长还没有完全发现时,肯定会说谎,家长在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时,除去纠正孩子不良习惯之外,对于撒谎这件事也不能掉以轻心,而且,撒谎还带有隐蔽性质,落实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家长在意识到孩子偷东西之后,最好不要太过声张,也要照顾到孩子的面子,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想到合适的方法,在照顾到孩子尊严的情况下,将事情完美地解决,若家长自己先沉不住气,大声地责备孩子,只能给孩子内心留下阴影,而家长面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又应该如何加以争取地引导,并且帮助孩子及早改正呢?
三、面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改正?
1、从小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
家长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让孩子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的,自己拥有这些东西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有些东西是公用的,比如,幼儿园的玩具,街上的公共设施,这些可以用,可以玩,但不能占为己有,而小朋友的东西在未得到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也是不能偷偷地带回家的。
2、家长树立不贪小便宜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的镜子,有的家长行事不拘小节,带着孩子外出时,顺手可能就将一些公共的物品带回家了,比如,到超市多拿一个购物袋等等,这些在家长眼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举动,会给孩子产生误导的想法,孩子会认为,那些不值钱的东西,随便拿一些也没有关系。殊不知,这种观念是可怕的,一旦习惯养成了,想改就不容易了。
3、家长穷养孩子要适度
对于男孩要穷养,这是许多家长碎碎念的原则,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若是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家长却将穷养挂在嘴边,限制孩子的零花钱,还在一些必备的饮食消费、生活用品方面对孩子要求苛刻,以至于孩子产生“别人有,我没有”的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了其内心活动,为了达到“我也有”的目的,孩子也就很可能去偷东西了。所以,穷养也是要适度的,不能不顾及具体场景,所有方面均穷养。
偷拿东西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要早发现,早纠正,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密切联系,从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异常情况,判断孩子是否会撒谎,是否有偷拿东西的行为。对于这些“小恶”,家长绝不能加以纵容和忽视,而正确的方式方法,不但能够使孩子快速改正坏习惯,还不会影响孩子的脆弱小心灵。
今日互动话题:各位家长,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吗?遇到这种事情,您是如何处理的呢?在改正孩子这种缺点方面,您又有哪些明智的举动呢?欢迎您积极留言,一起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