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生以后,随着活动能力的发展,就应该使他们逐渐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如自己拿奶瓶吃奶不让妈妈拿着;孩子刚学会站就想迈步走,学会迈步就想跑而且不让人扶着;到了一岁多,自己拿勺弄饭吃,饭菜撒满地,家长见后想帮助他,他会说我自己吃不让喂。这就是说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随着思维和动作的发展,就产生了自己动手的要求,成人应因势利导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
首先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从两岁开始教他们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服。在教孩子自我服务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幼儿大小便为例:从孩子几个月把尿,会讲话时,教他有大小便时说话,会走路后,训练他自己坐盆,开始成人可陪同,以后让他们自己去,并学着擦屁股逐渐使他们养成每早大便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要反复训练,使他们形成条件反射。
如孩子睡眠,要定时间和固定地方,让他们自己入睡,不要抱着和拍着睡,不要让孩子养成手里拿着东西和叼着奶嘴以及含手指头睡等不好的习惯。有些孩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大多是由于家长不注意养成的,纠正起来很困难,纠正过程中对孩子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由此看出,培养孩子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不可忽视的。
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型的新一代打好基础,必须在日常的教育中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培养幼儿的个性,锻炼幼儿的身体,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讲使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应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做起,即从小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小班孩子穿脱衣服时可让他们系解扣子,学会洗手洗脸等;中大班孩子除要求他们做自我服务的一些事外,还要让他们为同伴和集体服务。
如:为集体摆饭碗做值日生工作、浇花、拔草、喂养小动物等。5、6岁的孩子要学会整理玩具、图书和进行一些修补工作。当我们要求孩子们做事时,一定要引导他们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以培养毅力和细致的作风,克服他们的依赖性。既然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成人就不应包办代替,如早上孩子起床穿衣服。
家长不能总为赶时间去上班或以为孩子不能穿,就包办代替。有些幼儿园教师也怕孩子做事不安全,怕出了事担不起责任,象教孩子们用针缝扣子,就不愿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怕扎了手、丢了针;组织孩子们园地劳动,用小铲子松土,怕不小心铲着手指。这些事情孩子们做起来是有危险的一面,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安全措施,就可以做到不出事或不出大事,不能因怕出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