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别人有什么东西,孩子就想要,明明这个东西他自己也有,但就是觉得别人的好。遇到这种情况,确实让家长很头疼。
这时候,家长先不要着急。先分析原因,孩子为什么想要?
- 占有心在作祟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讲到:4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完整的物品所有权概念。看到别人有这个东西,自己也想占有,这是因为孩子到了占有敏感期。
什么是占有敏感期呢?占有敏感期主要是指孩子在一个时期内对东西有很强的占有欲,一方面表现为自己的东西不想别人碰;另一方面表现为看到别人的东西也想要,一般发生在3到4岁之间。
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可以趁机告诉孩子物品所有权的概念,让他学会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
- 孩子想得到关注
黄仕明在《停止你的内在战争》中写到:对于孩子来说,关注就等于爱,没有关注就等于不被爱。
如果拥有一件物品,孩子就觉得大家都会关注他,认为他很棒,会夸奖他,因此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也想拥有那件物品。
有的家长平时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认为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内心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可能就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为了引起关爱,他可能就去要别人的东西,要不到就抢。
知道了孩子想要的原因,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 出门自带玩具
家长们在带孩子出门时,可以准备一个包包,包里面装上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和水杯。
当孩子在看到别人的东西也想要时,就可以告诉他,我们自己也有,然后把孩子的玩具拿出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自己有的情况下,还想要别人的,就鼓励孩子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交换,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怎样跟其他的小朋友相处。
- 让孩子分清物品的所有权概念
有研究表明,因为分不清物品的归属产生的争议是儿童间发生最多、最激烈的冲突之一。
孩子3岁之前时,因为没有清晰的物品归属,分不大清楚什么是“你的”“我的”和“他的”。
所以家长在带孩子时,可以多和孩子说:
这个玩具是小弟弟的,你的玩具在我们家里,我们玩一会就还给弟弟好吗?
这个水杯是你的,那个水杯是妈妈的。
这是你的小飞机,借给小妹妹玩一会,等她玩了就还给你,可以吗?
通过这样的联系,教孩子分清物品归属,他就慢慢知道哪个东西是自己的,哪个是别人的,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 多给孩子关注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不爱表达,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不用去说,孩子也能感受得到。
可孩子小的时候,有些东西还感受不到,还不明白,认为家长没有去说,就是不爱自己。
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多去给孩子表达爱意,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就像《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里面唱的,如果爱他,就多多的抱抱他。
通过这些表达爱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他的内心就会感到满足、踏实。
-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时,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拿另外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他,让他不再去关注别人的东西。
当然这一招不能经常用,要用在孩子提出不合理需要时,因为用的多了,就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有正视他的需求,戏弄他。
就像《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中写的:我认为不管年龄多大的孩子,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转移注意力这种招数感觉并不真诚,而是一种操纵手段。
妈妈,我也想要那个东西,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的背后,需要的是家长的关注、是家长的妥善处理,下次你听到这句话时,是不是就不那么难以应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