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孩子应当是和跟父母亲,可是现实生活中,小朋友却往往与将自己带大的那个人更加亲近。
珊珊是一位宝妈,同时也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主管,平日里工作特别忙,还经常有出差任务,没有很多时间来照顾孩子,于是珊珊的孩子从出生就交由家里的老人来带。
眼看要到年底了,珊珊又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能将负责区域内的业务谈下来,她连续出差了一个月,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可当珊珊带着一身的疲惫,满心期盼地去娘家接孩子时,珊珊的孩子却表现得一点也不亲近,不仅吃饭时不跟她坐在一起,听到要跟妈妈回家,孩子竟然哭了起来。
没有办法,珊珊为了陪孩子也只能住在娘家,可晚上睡觉时,孩子说什么也不跟妈妈睡,直哭着找姥姥,这让珊珊难过又自责,她忍不住跟朋友抱怨说:“小婴儿真的谁带就跟谁亲吗?我可是她亲妈呀!”
孩子与父母建立依赖感也是有“黄金期”的
家长们不要觉得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其实正如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一样,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累积起来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陪伴,恐怕日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孩子的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呢?
>0-2个月前依恋期:有奶就行,谁陪不在意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真的就是“有奶便是娘”。出生后的两个月,他们还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为主,此时只要能够填饱肚子,谁陪伴他们并不重要。
>2-7个月依恋逐渐形成:谁“刷脸”时间长谁更受孩子偏爱
>这一阶段是宝宝认知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开始出现认生的情况,同时,也慢慢开始学会认人。如果想在此时给宝宝留有深刻印象,家长就要多刷脸。
>8个月-2岁明确对家长的依恋:父母错过以后很难弥补
>宝宝2岁前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情感发育的黄金阶段。此时,他们对于家人的依赖最为强烈,如果这一时期,谁陪伴孩子的时间长,谁必然会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因此父母也要把握住这一时期,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因为如果错过孩子的“依恋期”将很难弥补,家长也就别怪他与你不熟了。
>2岁以后有了“伙伴关系”意识:其他小伙伴很好,但妈妈更好
>2岁以后的宝宝开始发展社会交往能力了,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结识同龄的小伙伴,不过,相比之下,他们还是与亲密抚养人的关系最好。
想成为孩子心中的“Number 1”,家长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宝宝依赖父母,不仅能够让宝宝获得安全感,更为日后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打下基础。
01.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
父母有生育宝宝的权利,更有养育宝宝的责任,虽然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父母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也不能做甩手掌柜,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自己只做“周末父母”。
02.像“不要你了”这种玩笑不能随意说出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即使与孩子开玩笑,也要掌握分寸,而不要拿“不要你了”“你是捡来的”之类的话去逗孩子。
这种玩笑不但不好笑,而且在小孩子分不清现实与玩笑的边界时,只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03.尽快读懂孩子的“婴言婴语”
父母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读懂孩子的“婴言婴语”,这也是增进与孩子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妈咪有话说:要知道,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间就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待到他们长大后,即使你有时间,他们也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是希望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所以要珍惜这个机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