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管教孩子情感引导误区,即使你自认“经验丰富”,也容易搞错
情感引导:
其实就是向孩子传到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怎样辨认情感,并可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通过父母的引导,可以根据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来帮助孩子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作为孩子的首位“启蒙人”和“引导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非常重要,通过情感引导的家庭规矩分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成长得更好,让孩子更加自信,有爱,社交能力强!
误区一:不相信孩子,否定孩子的感受
家长作为孩子的情感引导者,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不要轻视孩子对你说的话,要从同情的角度看,首先你应该考虑我的孩子在想什么,而不是用:“行了,不要大惊小怪,没关系起来吧”之类的话去“安慰”孩子,如果家长能用同情和理解孩子的态度去回应孩子的生气、羞愧等消极情绪,他们或许能学会恰当的去处理这些感情,这种情感能力会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
误区二:采用物资奖励和语言负面威胁的手段
一个常见的例子:“你好好吃饭就奖励你一颗棒棒糖”,这就是典型的以奖赏,激励孩子吃饭的手段,过了不久你会发现,通过奖赏吃饭,也就顺利了两三个星期,以后再用激励手段就不再管用了。
我也喜欢给孩子奖励,但不会把这些奖励和纠正行为连在一起,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不应该成为家长最基本的教育策略,对于这种类似的奖励来说,哄孩子好好的合作,也是一个好的模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都必须要按章办事,单单一个物质奖励并不会解决问题,用奖励来操控孩子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及时没有物质奖励也要去做正确的事情。
误区三:用教训.利用直接后果作为惩罚
许多家长糊涂地认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事出有因。我也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从来不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承担后果。那我问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感到后悔吗?家长们的回答:不是,只是想让孩子长教训“。
经常听到家长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以后还敢这样做吗”你知道严重性了吧“这种态度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利用直接后果来惩罚孩子只会让他们产生抗拒的心理,而不是心悦诚服。让孩子茁壮成长最有利的条件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建议和支持!
误区四:超强控制欲和过度放任的宝妈
家长认为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控制,也就是变相的惩罚孩子,控制型父母的观点就是孩子就应该挺父母的话,让孩子怎么做就必须怎么做,一切都由父母说的算,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就是命令,必须尊重长辈,这样的父母不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也不考虑孩子自己心里的想法。
另一种则是放任孩子,因为家长有时感到无可奈何,所以干脆就什么都不问,任由他们去胡闹。放任型的父母缺乏坚持,他们觉得和孩子像做朋友一样相处才是最好的办法,没有必要管教。
其实不管是放任型宝妈还是控制型宝妈,我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我们可以用情感的引导加上“规定”去包容孩子,面对上面的例子,我们没必要去惩罚他们,宝妈完全可以用别的恰当方式去教育这些尚不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