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个14岁男孩,10天内向游戏平台充值了5万,3个月累计消费8万多元,而这些钱,竟然是父亲治疗癌症的救命钱,而且是家里仅剩的积蓄了。
虽然最后游戏公司退回了8万多块钱,但让我同为母亲的我,更想反省的是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14岁,说实话,已经不算小,尤其是在父亲生病的情况下,他应该也见过父母为了治病筹钱的焦虑和操劳,而他,不仅没有帮助父母分担部分的家庭责任,反而将救命钱拿来打游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父母对他在物质需求上基本是有求必应,没有拒绝过。
现在很多家庭条件都比较好,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需求,但殊不知,无限制地满足,不是爱,而是在慢慢让他成为废物。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在《爱弥尔》中说道:“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我们还见得少吗?明明自己捉襟见肘,却要满足孩子的一切,高喊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认为这才是父母无私的爱。
前段时间,一个男孩一个月就花光了30万留学费,这笔钱是工薪阶层的父母辛苦攒下来的。而被孩子用来玩桌游、上酒吧、KTV,买奢侈品等,花的一点也不犹豫和心疼。
8万的救命钱,30万父母省吃俭用的留学费,还有很多很多那些新闻故事的背后,都站着一对对自己含辛茹苦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父母。
有的父母认为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挣钱,有了钱才能让孩子上更好的大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在该教育孩子,该陪伴孩子的时候,却缺席了。
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能让孩子长大,而不能让他成熟,一个孩子,若一味地被物质满足,而没有与之匹配的精神高度,是父母的错误,一个家庭的失败。
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这是谁造成的错呢?
几百元的衣服,上千元的手机,上万元的电脑……明明自己捉襟见肘,却跟孩子说不了“不”,只能全力满足。
抖音上一个29岁的啃老男火了,他状告父母“不养之罪”。已经29岁的他,自己没有稳定工作,认为父亲工资高就应该养着他,于是成天呆在家里打游戏,还不允许父亲说,要不就动手打人。
而他的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每个月累死累活也就三千左右的工资,妈妈有糖尿病,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蜗居在一个狭窄的房子里。
而他之所以被养成“废物”,从小母亲就什么都舍不得让他做,错了舍不得罚,还怕儿子自卑,被看不起,凡是其他孩子有的自己儿子都得有,其他孩子没得自己儿子也得有。
多少人都在评论区骂这个男的“白眼狼”,我却更想骂他的父母,是怎样把一个原本白纸一样的孩子,养成了这样。
其实对孩子来说,你的刻意隐瞒,让他看不到父母辛苦,看不到生活不易,你在负重前行,他却只想“躺平”。
你不跟孩子谈“生活不易”,他怎能知道活着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他只会以为,你给的不够多不够好,你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对孩子如果缺乏了度,忽略了教育,即使万贯家财又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1.比起物质富养,精神上加持更重要
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小时候用的零花钱,都是依靠自己挣的,课余时间他做过杂工,服务员,球童。
有人问李嘉诚:“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觉得你不疼他啊?”
李嘉诚坦然说道:“对孩子疼爱不是依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的,子女的教育,99%在于教育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就那几年,错过就回不了头的,我们父母要做到物质上刻制,精神上慷慨。
2.让孩子看到生活真相,培养独立性
莫言在回忆自己母亲时说到:一个有众多人口的家庭,最劳苦的是母亲,最乐观的也是母亲、母亲教育了他,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懂事,告诉孩子自家生活艰难,能让孩子学会体谅,也知道,父母也只是普通人,不可能什么都满足你。
偶尔懂得示弱,懂得求助,懂得坦诚的父母,才能获得贴心,温馨,正向的孩子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