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电视节目《侃侃而谈》中,聊到了“孩子被欺负,家长该不该出头”这个话题,引起了现场嘉宾和场外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其中爸爸团和两位嘉宾都表示:“孩子之间没有矛盾,有什么问题就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而大人的世界比较复杂,在孩子眼中也许转眼即忘的矛盾,对于家长而言可能是一场大冲突。”
而微博上有网友这样说道:“别再宣扬‘孩子和孩子没有冲突,都是扭头就忘’这种言论了,校园暴力都能逼人自杀。”
所以说,就“孩子在外受欺负,家长该不该出头”这个问题,我们家长到底该如何做呢?
其实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地区分孩子之间的“正常冲突”和“被欺负”。
就像臧鸿飞说的那样:应当明确家长出头的时机,当出现明显的伤害时,家长就应当立即介入并制止。若是无害的打闹,家长就不应干涉,因为这是孩子认知社会的正常过程,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人际交往的精彩。
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受欺负的问题,并且要认识到如果是真正地被欺负,有可能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产生可怕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家长遇此问题应该如何做
01幼龄孩子之间的矛盾,视情况决定要不要介入
前几天,幼儿园老师在我们家长群里分享了几个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的视频,我和娃爸都一一点开看了,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但是,眼尖的娃爸发现在玩游戏过程中,有个小朋友不停地用脚踢我儿子的身体下部,娃爸看到后很心疼,让我向老师反映。
我当时虽然看得也很心疼,但觉得不需要这样大惊小怪的。但是娃爸执意要跟老师说一下,让老师稍微注意一下现场,小朋友的力道没轻没重,万一踢伤了后面就不好说了。
孩子之间相互打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打闹过程当中受伤了,家长一定很着急,就想立马冲出去替孩子出头,有的会找老师反映,有的会找对方家长反映,有的还就直接上去批评打人的孩子。
其实,在家长情绪激动之前,也要分清“正常欺负”与“被欺负”的不同。
如果孩子之间是正常的推搡、打闹、争抢,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人身伤害,很多时候,家长是不需要介入的,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协调能力和遇事处理能力。
假如家长时常把孩子之间的矛盾看得很严重,事事都要干预,那么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的正常心理成长。孩子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总会觉得别人都是带着恶意的,这也是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长远的人格发展。
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遭遇到恶意的攻击,就必须要制止,不过还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是上前直接批评欺负人的小孩,而是喊暂停。并告诉自己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喊爸爸妈妈,也可以赶紧离开,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所以说,幼龄孩子之间的矛盾,我们家长可以视情况而定。孩子间正常的摩擦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但是情节严重时就一定要介入。
02家长要重视孩子被欺负的这个问题,要做孩子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欺负或欺凌行为指的是有人故意恐吓或者伤害他人。
就像我们经常谈论的校园霸凌这个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13-15岁的学生中,有一半人表示他们曾在校内外遭受过同伴暴力。
“校园霸凌”这个问题也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在学校遇到的普遍问题,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遇到这种问题,很多家长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也有部分家长对此事不是很重视,他们会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或者就觉得不就是孩子间的矛盾嘛,没啥大不了的。
而校园霸凌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问题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孩子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往往大人是不在场的,而无人支持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恐惧而不敢举报。
当孩子告诉家长有人欺负他时,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或者拒绝相信孩子所说的话,而是要采取鲜明的立场,并伸出援助之手。
首先,家长一定要给予同情,并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一上来就训斥孩子,或者夸大其词,误导孩子。
家长最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述说,适当地加以排解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减轻被欺负后所受到的内心伤害和不安。
其次,要跟孩子强调,你被欺负了,这不是你的错。
欺凌行为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我们不引起足够重视,将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第三,面对欺凌行为,一定要全力反击。
因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忍了一次,后面还会有无数次。当然这里的反击并不是说要“打回去”,而是可以寻求家长以及老师的帮助,来阻止霸凌行为。
最后,要让孩子知道,保护他们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首要任务。
这无形当中给予孩子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可以找自己的父母。
写在最后
对于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家长该不该出头这个问题,如果是幼龄儿童,我们可以视情节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干预还是不干预。
如果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在外受欺负,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坐视不管。因为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