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结束了,出了伏天后,天气虽然开始由热转凉,体感上舒服不少,但对于咱们中老年人来说,从现在到秋分的这段时间,被称为“最凶险的29天”。
因为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感冒、腹泻等大小疾病高发,养生防病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1
饮食养生要点
刚出伏的这段时间,既有暑热余气,秋燥也开始明显,要警惕燥热伤人。饮食上要注意减辛增酸,吃一些健脾利湿、滋阴润燥的食物。
扁豆、茯苓、山药、豇豆、红小豆等去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还有银耳、蜂蜜、藕、甘蔗、梨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都很适合此时食用。
1
喝一粥
赤小豆搭配百合煮粥,既能清利湿热,又能养阴润肺,特别适合初秋时节。
赤豆百合粥
【材料】大米、赤小豆、茯苓、百合。
【做法】
大米、赤小豆、茯苓、百合按照10:1:1:1的比例洗净,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以上;
大米、赤小豆、茯苓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
赤小豆软烂后,放入百合,再煮10分钟即可。
2
饮一汤
雪梨莲藕汤
【材料】雪花梨、莲藕、蜂蜜。
【做法】雪花梨和莲藕用擦丝板擦成细丝,加入水中煮10分钟,最后加入蜂蜜熬煮一段时间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合症状有咽痒咳嗽、发热烦躁、口渴喜饮、痰稠不爽等。
2
起居养生,保健防病
1
自制暖腹袋防腹泻
此时正是脾胃比较虚弱的时候,容易发生腹泻。如果您遇到这种问题,可以制作暖腹袋来调理。
点击视频查看专家讲解△
暖腹袋
【材料】艾叶、草果、小茴香、桂皮、苍术、藿香、木香、丁香各5克。
【做法】打碎后用纱布包或者旧丝袜装好,订上带子,晚上睡前把药包放在肚脐上系在腰间,第二天起床后取下即可。
这些药材都是辛温芳香的,透入性很强,外敷就可以达到健脾暖胃、解暑化湿、止痛止泻的目的。
但要注意,这个药包主要适合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使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口干、大便秘结就不适合再用了。
2
常按降压沟防高血压
较大的温差容易造成血压不稳,可以经常抹降压沟,防止血压突增。耳朵上分布着160多个穴位,耳后贴着皮肤的凹陷被称为降压沟,从上到下用手指捋这条沟,不仅有助于控制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经常按也有好处。
每天早上捋双耳后的这条沟260下,大概两三分钟做完,做完后耳朵会有温热的感觉,次数太少是达不到效果的。
3
注意保暖防感冒
虽说“春捂秋冻”,但是像肚脐、后背、脚、头等部位还是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减少冷热变化对血管的刺激。
一是要注意关注天气情况,早晚加件长袖衣服,二是要尽早撤下凉席,晚上睡觉尽量不用空调。
4
早睡早起勤梳头防秋乏
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会睡眠不足,容易出现“秋乏”。此时起居要根据自然变化调整,早睡早起,建议每天比夏季增加一小时的睡眠。
另外可以每天用头部圆润的梳子,或者用手指代替梳子梳头皮,每次梳两三百下,最后用指尖轻叩头顶,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