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性格内向,有些比较外向。这都不伤大雅,内向也是性格的一种,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长都错把“回避型人格”当成了内向。
内向的孩子,虽然很安静,和人说话的时候也比较害羞,但是在表达自己这件事情上,绝对不逊色于外向的孩子。
看过一个纪录片《零零后》,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叫一一,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的孩子。一一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她更喜欢的是一个人转圈圈,或者抱着一本书坐在角落里。
就连幼儿园园长都觉得一一这样的性格以后在生存上会有问题。一直跟拍一一的摄像师也会忍不住问一一“为什么老是一个人玩啊?”
一一此时的表现不是自卑的,敏感的,而是非常自信,一一悠然自得的说:"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有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一一也参与其中,但是玩了一会儿一一都退出来了,老师以为她融入不进去,结果一一特别淡定的说:“我不喜欢玩这个,我有权利这样。”
等到一一长大上初中的时候,依旧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同时也有了一两个好友。所以说,内向是健康的性格。是找到了属于自己最舒适的状态。
那什么是回避型人格呢?
“回避型人格”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这样的孩子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过分敏感和自卑。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群体、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谨小慎微、恐惧、抗拒。那么这是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就需要家长早些发现,早预防了。
如果孩子有“回避型人格”的苗头或者说家长想要预防孩子养成回避型人格”,家长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孩子,树立自信
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就会导致孩子做事情缺乏自信。或者是父母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还是以打击教育为主,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的情绪。在面对事情或者是在社交当中对自己不够有自信,最终产生“回避型人格”。
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家长还是要多鼓励孩子,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觉得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一些事情。
比如家长在做家务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孩子来帮自己的忙。当孩子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父母,这很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增长,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
或者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态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如果孩子在遇到挫折、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只是一味地批评孩子,就会让孩子不敢去挑战,性格变得懦弱。相反,家长及时给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不仅会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也会让孩子更敢去面对挫折。
2、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性格在六岁之前基本上就会固定。而养成孩子具有“回避型人格”的时间也大多是在六岁以前。
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更倾向于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那么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只是告诉孩子不要哭,而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想法。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很容易将重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情绪上。去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做,孩子就会同时认为自己表达情绪是不对的。从而逐渐不敢、不会表达自己的的情绪。甚至是认为自己表达情绪是错误的。
所以说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表达情绪是可以的,不过要好好说。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以后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会更愿意去沟通。而学会用语言沟通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方法正是培养孩子性格当中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