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宝爸宝妈们都很紧张,怕错过孩子的小问题,到处打听,和孩子一一对照。这种细心观察的做法是正确的,毕竟育儿无小事,但也别太紧张了。
宝宝把手攥成拳头只是一个正常生理现象,有的宝妈不了解,甚至还会上手把宝宝的手强行掰开,这是不可取的。宝宝的骨骼和肌肉十分脆弱,这样会很“受伤”。
关于宝宝攥拳的小知识1)这是正常的握持反射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刚落地时小手就是攥着的,而且当你把手指放到孩子手上时,他也会下意识紧紧握住妈妈的手指。
特别奇怪,这些刚出生不久的小孩还特别有力量,往往妈妈需要用好大力气才能拽出来。
专家提出,孩子的力气很大,能拽住超过自己体重的东西。这其实就是握持反射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的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无力调节手部肌肉导致的。
2)攥拳姿势
宝宝攥拳的方式,通常都是大拇指靠在手心,其他手指覆盖在大拇指上,与成人攥拳正好相反。
这种情况宝妈不必对此感到奇怪,这是宝宝专有的手势,很正常。
当然,要想不焦虑,家长要了解孩子攥拳的发展规律,心里有数才不会关心则乱。
宝宝攥拳的规律0—1月龄:
宝宝出生的头个月里,由于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手脚协调能力弱,手部运动发育也不完善,会一直保持攥拳姿态,这样让他很有安全感。
2—4月龄:
到了这个时期,由于宝妈的精心喂养,孩子身体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升,能试着松开自己的手掌了,手脚也比较灵活。
4月龄以上:
4个月之后,宝宝的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完善了,手部抓握和伸展非常灵活,对周围的事物也是很感兴趣,经常会用手去抓东西,这时就不会总是攥着拳头了。
如果宝妈发现宝宝的手还总是紧攥着,就有必要去医院看看了,患脑瘫的风险很大。
总结来说,4月龄之内的宝宝手攥拳头大多是正常的,不用太焦虑,超过4月龄还不松开手就要考虑脑瘫风险,但究竟是否患有这个疾病,还需要综合考虑。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脑瘫风险?对照以下特征 到了四五个月,宝宝的手还是紧握着,头抬不起来,身体非常僵硬,不灵活。 孩子经常哭、发脾气,睡眠不好或者异常安静,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睡眠时间极长,不会笑等。 孩子吃奶费劲,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舌头将奶水推出等。 宝宝身体发育缓慢,可对照生长曲线。 同其他的孩子相比,宝宝学会翻身、趴姿等大动作,都非常慢。另外,宝宝长时间攥着拳头,手心特别容易脏,家长要注意护理。
如何给孩子做手部护理?1)常做清洁
孩子的手部经常攥着,天气一热就会出汗,加上空气中落的灰尘,时间长了看起来就会很脏。为了避免细菌感染,宝妈要每天给孩子清洁小手。
孩子免疫力低,为了不造成交叉感染,需给孩子准备一个专用小盆,一条棉质或纱布的毛巾。
另外,清洁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要太高,掰开手时也要轻轻的,不要完全掰直,弯曲到可以清洗的程度就行了。
2)别给孩子戴手套
宝宝力气都很大,还爱抓东西,宝妈的长发和脸蛋甚至宝宝自己的小脸,都被抓花过。
因此,很多宝妈为了避免宝宝再伤害到自己,会给他戴上小手套。不过这样做并不妥当,宝宝最好还是光着手。
首先,手套口会有皮筋或线头,很可能会勒住宝宝的手,导致血液流畅不通。
其次,手套会妨碍孩子的手部运动,尤其孩子喜欢吸手指,戴了手套会让他感觉十分不适。
最后,孩子戴手套,会让本就新陈代谢快的宝宝手部出汗更厉害。
3)勤剪指甲
想避免孩子抓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勤剪指甲。但婴儿的手比较小巧,要想不伤到他,这件事难度还是挺大的,需要格外细心。
工具:给宝宝剪指甲时,一定要用婴儿专用的指甲刀,造型小巧,更易于操作,也能降低伤害宝宝的风险;其次,和大人分开使用,也能防止沾染细菌。
时间:最好选在孩子洗澡后,指甲变软了更好修剪。
步骤:一定要抓稳宝宝的手,露出要修剪的手指,动作轻柔。要注意的是,指甲不要全剪掉,留一点点再磨平,保持一周两次的频率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宝宝攥拳不是什么大事,宝妈不要道听途说、无故忧虑,通常这种现象4月龄就会逐渐消失;而且,脑瘫患儿常伴随有其他症状,注意观察并综合考虑才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