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脾虚”二字,可是却不知道脾胃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伤害。
什么是脾虚?
中医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
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
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有全身的1/4的淋巴组织,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以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同时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由此看见脾对人体的重要性。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脾胃虚弱影响更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虚呢?
脾主运化,体内的水湿都靠它运化出去,如果脾虚,则会水湿内停,造成湿气重。
如果舌苔很厚、淡白,则说明是寒湿,如果舌苔发黄发腻,则说明是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已经伤阴了。
因此,调理好脾胃才能巩固后天之本,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八珍糕这个食疗方,就是专门调理脾胃的,老少皆宜,也很适合吃货们作为日常保健使用。
源自清宫的八珍糕,被誉为千年第一糕
八珍糕是清宫秘制的长寿补益食品,自乾隆以来,帝王、皇后、嫔妃及王公大臣,无不竞相服食。该方有叶天士、陈实功等名医多个方子,用药基本相同。
八珍糕原方首见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陈氏家传秘方。他一生注重脾胃气血的保养,寿命达到80多岁。他在《外科正宗》一书中留下了八珍糕的方子,称其“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八珍糕有男八珍与女八珍的分别。
乾隆一生中特别注重健康,对于自己生活相当讲究,他之所以能活到八十八岁高龄与他作息规范,坚持锻炼密不可分,但同样也和他吃的相当养生有很大关系。
而他吃的膳食当中有一个就是八珍糕,即男八珍。
乾隆最早吃的八珍糕配方为:茯苓、白扁豆、莲子肉、薏米、怀山药、芡实、山楂和麦芽八种配料调和而成。茯苓能健脾补中;芡实能补脾止泻;薏米健脾开胃;扁豆能理中益气;莲子能强筋骨、补虚损。
乾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消食化积,即每天饭后吃一些,效果很好。久而久之,慢慢它成为了之后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必须品。
乾隆晚年,身体不行了,于是太医也根据乾隆的身体对原本的八珍糕做出了改进,将最后两种用来通肠胃的山楂、麦芽改成了人参与党参,八珍糕这个时候对于乾隆来说主要是用来强身健体的。
乾隆年轻时吃,年老时也吃,八珍糕是他的必需品,只不过在两个时间段所用的配方不同。
慈禧也是一样,她吃的即为女八珍,关于慈禧吃八珍糕还有一个小故事。
光绪六年一天,位高权重的西太后慈禧老佛爷病倒了,至于原因则是在宫中吃多了山珍海味,过于油腻,导致恶心干呕。病倒后,慈禧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相当难受。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太医们心急如焚,毕竟再不想出办法脑袋就要搬家。
后来太医李德生找出了原因,他认为慈禧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于是在乾隆的八宝糕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配方。
太医开的八宝糕处方为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这八样配方。
这些配料所制成的八宝糕有补脾益胃的作用,于是将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慈禧的病果然就好了,慈禧大喜,于是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
慈禧看到八珍糕好处后,以后不管有病无病,每天都会吃一些。不过之后的八宝糕太医们会根据慈禧的想法,变换配方。
其中有益智安神、延缓衰老的,有让慈禧改善肤色使皮肤光泽细腻的,也有补充血气、抵御病症的,种类很多,但都是对她身体都是有益的。
著名中医学博士罗大伦先生,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特意推荐过这个清代宫廷里御用的美食“八珍糕”。
说这个方子治疗这个病症百发百中,称它为“医中正道”。
八珍糕,八种材料如下:
身体必须虚弱的老年人,可以用人参,但一般是用党参。
材料:党参30克,白朮30克,茯苓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怀山药50克,白扁豆30克(大便干的话去掉,成人用法改成杏仁50g也行),加上大米粉和糯米粉各200克,把粉加水拌匀,放入模具,蒸成糕即可。
不方便做的朋友,可以买成品↓
"八珍糕"为何会有如此好的健脾功效呢?
主要是它那八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的功劳。
方中茯苓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是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之一。
芡实: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滋补强壮、和胃理气、开胃进食。
薏米:健脾开胃、补中去湿。
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
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
莲子:能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这个方子里面的药都是药食同源之物,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常用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其中的太子参和白术是温药,而山药、白扁豆、莲子肉都是滋脾阴的,所以这是一个阴阳双调的方子。
有脾虚症状的朋友,快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