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又称“端阳节”、“五月端午”。从公元前278年始,人们为了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每到这一天便包粽子、煮鸡蛋、缝制香荷包。门前插艾等习俗。70年代以后,缝制香荷包者已少见,但吃粽子、煮鸡蛋的传统习惯代代相传。
我今年69岁了,从我记事起,我家的端午节就是煮鸡蛋。那时候,家里的院子里经常跑着两只老母鸡,下蛋后,都舍不得吃,拿到集市上卖掉,四分钱一个鸡蛋,卖了给我们兄弟姐妹买纸,再装订成作业本。端午节前,经常听娘唠叨,鸡下了蛋,再难也不能卖了,等到端午好给孩子们煮鸡蛋。
刚进五月,我总嫌时间过得太慢,天天盼着端午快点到来,能吃到娘煮的鸡蛋。兄弟姐妹7人,每人能分到两个鸡蛋。我分到后立马吃掉,我的三姐总是一点一点的吃,慢慢的品滋味,吃一个,留一个,拿到小学显摆,等到三姐再吃的时候,馋得我直流口水。过端午是我儿时的期盼。
记得我17岁那年,又快到端午节了。见娘天天唠叨鸡不下蛋,端午怎么煮鸡蛋吃呢?后来发现,老母鸡天天串门,是不是鸡蛋下到别人家了,话音未落,近房三婶端着7个鸡蛋进门了。三婶说,我见你家的母鸡这几天经常到我家的麦秸垛趴着,今早我去弄麦秸时,发现一堆鸡蛋,一查竞7个,全家人都高兴了,娘也不唠叨了。那时,我经常听广播,宣传好人好事,我正在上高中,就写了一篇《七个鸡蛋的故事》,花八分钱,买了张邮票,放进了邮箱。第三天的早上广播了,全村人都知道三婶是个好人了。
那年代的我只知道端午节煮鸡蛋,家里的门口插艾都是父亲的活。因为我家的院子里常年长着艾草,到时候父亲割一茬,正房门口和大门外都插艾,其余的艾叶都晾晒起来。
当我成了父亲,我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每年门口插艾成了我的活,妻子负责煮鸡蛋。不过,生活越来越好,煮鸡蛋、买粽子,已成平常事。来到济南的这八年,还是延续老家的习惯。
壹点号 杨克汶善思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