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也有人认为孩子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性格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

因此在成年人眼中,孩子总是天真烂漫的,没经历过社会中的勾心斗角,不知道人心丑恶的一面。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但“熊孩子”这种生物也是真实存在的,加上孩子不懂得是非善恶,又善于模仿,容易被利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过早地接触社会,家庭教育的不足和不良视频的影响,让霸凌的程度越来越重。

总有人认为这是孩子们之间的玩笑,甚至把“他还是个孩子”当成狡辩的理由,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天使变成了“恶魔”。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身材矮胖但善良的男孩,向老师开心地分享自己宝贵的同学录,可没想到这其中大多是对他的恶意和伤害。

同学录本是记录美好的载体,毕业后还能在从中找到这份珍贵的同窗友谊。

但在这位男孩的同学录中,满眼望去都是“去死”、“丑”、“讨厌你”的字样。

试问一个6年级毕业的孩子,会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吗?他若是打开看了,一定会很伤心。

这个同学的留言,全篇只有两个字,却让人感到深深的绝望。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这位同学写到对男孩的评价,竟然是带有歧视意义的形容词“矮”和“恶心”,甚至还产生了“想打你”的冲动,心灵一定不阳光,才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好处。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其中类似的还有很多,看了深感不适。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小孩子也有恶意!而且是不知道深浅的那种。

这让我想起那个眼睛被塞纸片的7岁女孩,校长却称只是孩子在一起玩耍,没什么恶意。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孩子们过早接触了本不该接触的人和事,心理的发展会受到影响,网络的开放导致低龄儿童犯罪率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家长们的不以为然和纵容,就是导致孩子犯罪的重要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每一个熊孩子,都可能变成“恶魔”,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被引导。

《三字经》中最朗朗上口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观点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但随着慢慢长大,被周围环境影响,便有了乖孩子和熊孩子之分。

没有家长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好,于是就纵容了熊孩子的肆意妄为,他们霸道、暴力、目中无人。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无视规则、不重教养的家长,成就了一个个小恶魔,任由他们危害社会,直到最后也会伤害自己。

当家长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不是简单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侵犯是人类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个婴儿出生时都具备这种攻击和侵犯的人格,但父母的教育和爱不断强大孩子内心、给予孩子力量的来源,攻击行为也就被弱化了。

这份爱应该是共情、温暖、关怀,而不是溺爱和放纵。

尤其现在一家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是百般溺爱,孩子从小就习惯当小霸王,很难服从规则,反正有父母的庇护,更容易做出格的事情。

被家长正确教育的孩子,不会轻易打破规则,也不会任性骄纵,才能更好地与别人相处,在社会上立足。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当然,熊孩子和小恶魔的养成不仅仅有家长的责任,也与现在孩子所接触的网络世界有关,它并不是完全健康和安全的。

暴力游戏和不健康内容,也会侵蚀孩子的幼小心灵。

一次恶性事件也许是偶然,但普遍发生在低龄孩子身上的犯罪和伤害就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了。

不仅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真的成为温暖社会的天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26 字。

转载请注明: 小孩子的恶意能有多大?这本六年级的同学录,揭露了残酷的真相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