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一件特别可爱的事情,是关于孩子“吹牛”的:
一群3、4岁的小孩聚在一起。
一个小孩说:我家可大可大了,能放的下好多好多好吃的!
另一个小孩说:我家才大呢,比你家大一百倍!
有一个小孩说:我叔叔家有很多很多钱,有一亿那么多,能买好多房子呢。
又一个小孩说:我小姨才有钱呢,有一千亿,每次来我家都会给我带一车零食!
网友作为最后这个小孩的小姨,感慨道:我这么有钱,我咋不知道呢?被外甥说的,我都以为自己真有这么多钱了……
小孩子“吹牛”的时候,让人觉得可爱又可笑,这种没有逻辑的夸张语言让人想笑,又忍不住担忧:小小年纪,这么喜欢“吹牛”可怎么办?
“吹牛”已经被列为4大让人讨厌的餐桌行为之一了,可见我们有多讨厌“吹牛”。
可是,孩子的“吹牛”,和成年人的“吹牛”是一样的吗?孩子为什么会“吹牛”呢?
其实,孩子的“吹牛”和成年人的“吹牛”,并没有大的区别。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吹牛的习惯,父母没有做好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会导致他长大后依旧有“吹牛”的习惯,让人讨厌。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吹牛呢?一般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原因:
1、年龄导致的夸大行为
在4岁之前,孩子分不清楚想象和现实,所以当别人说有什么的时候,孩子会将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并且说的信誓旦旦,好像是真的一样。
比如说自己会飞;从小住在城堡里面;害怕黑暗等,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想象是现实”误会。
2、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还有就是,孩子为了博得关注,才会夸大事实,甚至会做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就是为了让别人把目光和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
当孩子很优秀、或者做出夸张表情、动作的时候,父母或其他人会给出大笑、夸奖等反应,这会鼓励孩子“吹牛”、做夸张表情、动作的行为。
3、希望自己永远是最好的
在孩子3岁之前,孩子是非常自恋的,甚至会认为“世界围着我转”、“外界世界是我的一部分”。
但是孩子在3岁之后也会慢慢发现,“我不是世界中心”,也会知道“我不是最优秀的”。
有的孩子能够从“自恋”中转变融入“集体”、“社会”当中,有些孩子却不能完成这个转变,这也就导致他希望自己永远是最好的,甚至要运用谎言的方式来达到“我最棒”的目的,也就是“吹牛”。
上面我们说了,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天花乱坠的“吹牛”会让觉得是童言童语、是可爱。但是孩子长大后,依旧喜欢“吹牛”,会让人很厌烦,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吹牛”的世界呢?
首先,要接纳孩子“吹牛”的行为
我们在上面也说了,孩子“吹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年龄段所赋予的“自恋”、“分不清现实和想象”,都会让孩子说出他自己以为的事实。但是这些“事实”,在成人眼中就是“吹牛”。
所以,当孩子“吹牛”的时候,父母要平常心对待,不要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可耻的、不可原谅的。
孩子在成长、发展中,需要父母的爱、引导和接纳,而不是厌恶。
其次,要让孩子自尊自信
还有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
自卑和自恋,看起来极端,其实很难分得清楚,当孩子产生“自恋”的吹牛时,可能内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自尊自信。
让孩子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也尊重自己,会让孩子接纳事实,接纳自己是不完美的。
再次,父母不要做错误示范
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父母喜欢“吹牛”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学到父母“吹牛的本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远比父母以为的更多,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记得“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还有,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让孩子承担责任,懂得为自己说出的话负责。
语言的力量很强大,如果孩子总是“脱口而出”不找边际的话,会让他的信誉降低,在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别人也不会信任他。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在小事上注意引导孩子“说到做到”,让孩子记住并养成“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的习惯。
“吹牛”不是一件大事,在育儿过程中,其实没有太多的大事,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堆叠在一起的。
但是孩子出现“小问题”的时候,父母不引导、解决,在孩子长大到青春期、成年,甚至到中年、老年时,“小问题”会慢慢酝酿成“大问题”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所以啊,教育孩,父母在行动上要以小事去引导,但是在心里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