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对儿童的性格成长来说是有道理的,儿童时期逐渐形成的稳定特点,是成年性格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年后的状态。
对儿童期的孩子日常表现,不少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往往存在错误的看法,把孩子的优秀品质看成缺点,进行阻止,矫正,反而弄巧成拙,使孩子慢慢丧失了一些好品质,最终变得平庸无奇。
1.父母眼中的“缺点”有哪些?
(1)孩子好动。
(2)调皮淘气。
有些孩子在儿童期不仅好动,而且还特别调皮、淘气。在家里或外面,总是容易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惹人生气的事情来。比如在家里,有的孩子会把厨房的刀具、剪刀等拿来玩耍,有的会把各种佐料完全的混合到一起。也有的孩子在外面会把一些小动物、花草等进行破坏等。孩子的这些调皮行为不仅容易惹家人生气,甚至还会惹其他人生气。有的邻居会劝家长:你家孩子太淘气了,再不好好管管,长大了可就管不了了。因此,一般父母这时会把孩子教训一顿。
(3)好奇心重。
儿童时期的孩子往往好奇心特别重,对任何事都会充满好奇,而且会不停的问父母,人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天黑,我是怎么来的等等。当父母回答后,孩子更是不依不饶,不断地说为什么。父母刚告诉孩子:因为不吃饭会饿,孩子马上会继续说:人为什么会饿。直到最后父母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时候,父母会比较生气: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好好吃你的饭吧。从而阻止了孩子继续说为什么。当孩子问涉及生理知识的时候,很多父母更是避之不及。比如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呢?父母往往会说,你是爸妈在外面捡来的等,用玩笑避开敏感话题。还有的孩子会对各种事物好奇,不管什么东西,能不能碰,他都想拿来玩玩,看看。
2.面对这些“缺点”,父母该怎么做?
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依赖于自身动作与外界的接触,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各种动作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才能促进自身认知的成长。所以不管是好动、调皮、还是好奇,都是孩子在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样恰恰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所以父母要积极保护孩子的这些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成长。相反,如果孩子一直是成人眼中的乖孩子,很听话,从不乱动、不乱说,那就失去了和周围环境主动的相互作用的机会,这对认知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往往小时候好动的孩子,成年后会很优秀,而小时候比较听话、安静的孩子,长大后却变得很平庸。
当然,在保护好孩子的这些特点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注意监护到位,因为好动、调皮的孩子,往往意识不到潜在的危险,所以父母要把孩子周围的一些危险因素消除掉,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