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孩子耍横的不良习惯,家长首先要改掉对孩子迁就溺爱的思想
从幼儿开始,小孩产生简单的思维活动后,对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就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比如,因为某种要求未得到满足,小孩第一次打滚哭闹时,如果大人不分是非,一味哄劝、迁就,小孩就会把打滚哭闹误认为是正确的,从而作为治服大人的手段。长此下去,就会养成撒野、耍横的坏习惯。
举个例子,小亮亮要奶奶的眼镜玩,奶奶怕他弄坏了不给他,小亮亮立即躺在地上撒泼哭闹,奶奶急得又是喊又是吓唬:''快起来,衣服弄脏了!''''快起来,看虫虫咬你啦!''小亮亮根本不听,哭得更有劲了,因为他知道奶奶每次开口都是这样吓唬他,最后还是会抱他起来的。
这次亮亮哭闹,妈妈恰好在家。她为了纠正孩子要横这个不良习惯,把奶奶请到隔壁房间,不让孩子看到奶奶。
但妈妈像没有看见趴在地上蹬脚打滚的亮亮一样,安详地抱起亮亮最喜爱的小花猫,抚摸着小猫的毛说:''眯咪真干净,哎呀!你的脚怎么了?''趴在地上的亮亮听见妈妈问小猫,也很想看看,但又不好意思自己起来,只好把捂眼睛的小手张开一条缝,好奇地看着妈妈和小猫。妈妈很懂亮亮.的心理:盼望妈妈来哄他,又想借机再耍一耍横来''治''大人。
于是,妈妈故意不理睬亮亮,继续对小花猫说:''你病了?肚子疼吗?我给你摸摸脉。''亮亮再也忍不住了,想知道心爱的小花猫患的是什么病,妈妈怎样给小猫看病。于是,他慢慢地坐起来,慢慢地站起来,再悄悄地凑到妈妈身边,专心专意地看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
此时,妈妈像有经验的医生,先低下头听听小猫的呼吸,又用指头敲敲小猫的肚子,然后把手放在小猫的小腿上诊脉。妈妈的这些动作把亮亮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住了。为了加强教育,强化亮亮的记忆,妈妈充分利用面部表情和声调的作用,惊讶而珍惜地对小猫说:''眯咪,以后不要在地下趴着了,你的肚子已经受凉发胀了,严重时你会疼得走不动路的啊!老鼠出来偷吃的,你就捉不住它了。''
亮亮站在一旁,一动不动地听妈妈对小花猫讲话。妈妈采取了缓解的办法:让亮亮去取毛巾给小猫擦爪子。妈妈说:''亮亮,你喜欢眯眯,就要照顾好咪咪,以后别让它趴在地上打滚再生病了。它的脚脏了,你要常给它擦洗,防止它用爪子'洗脸'时把病菌吃到嘴里。''亮亮听了连连点头,他那耍横、撒泼的情绪很快就扭转了。亮亮虽然不懂''正人先正己''的道理,也不知道''精神转移法''的奥秘,可他知道不让咪咪趴在地上是怕猫咪生病,自己要那样做地会生病的。这样,亮亮的不良习惯就比较快地得到了纠正。
总之,克服孩子耍横的不良习惯,首先大人要克服对孩子的迁就溺爱、娇生惯养的思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固然是个好办法,但绝不能以物质引诱来转移,也不宜采用暴力方式来制止。分析其耍横的原因当然很重要,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对孩子的耍横态度,必须从一开始就予以制止,及时进行教育。方式可以不同,但绝不能让步。放纵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形成恶性循环。家长,特别是老人,必须引起足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