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老人们总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家长都学会了蹲下来跟孩子沟通,但还是有不少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成为父母之后奉行着“棍棒教育”,企图用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有区别吗?

小徐跟妻子都是性格随和的人平时生活中也很少跟人红脸,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小徐的妻子就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

虽然带孩子很辛苦,并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拆家”属性也逐渐显现,可小徐的妻子在小徐的安慰和引导下也并没有打孩子,只是在孩子犯错之后跟孩子讲道理并且进行一些适度的惩罚。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小徐有个好兄弟叫小刘,两个人恰巧在差不多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小刘的脾气相较于小徐却要暴躁的多。

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调皮捣蛋是天性,但是小刘却并非像小徐夫妻俩那样可以容忍孩子的“熊孩子”行为,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跟孩子大发雷霆,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吃饭小刘上去就是一脚。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尽管小刘的妻子多次跟他说这样教育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小刘也是振振有词的说:“我爸小时候就是这么教育我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我长到这么大不就没事吗!孩子就得打才能成才。”

虽然身边的人都劝小刘这样做不好,但小刘还是我行我素,所以小刘孩子的童年里总是挨打,但小徐的儿子却从不挨打。

时间过得很快,“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可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小徐的儿子受到夫妻俩的影响性格随和待人有礼,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擅长于人沟通,成为一家企业的高管,收入稳定,家庭美满。

而小刘的孩子则是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经常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往东他却偏往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就更别提和父母好好沟通了,大学毕业之后特意找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工作,几年也不回家一次,终于逃离了父母。

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孩子对于父母产生恐惧

父母原本应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如果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孩子往往会就在心底产生恐惧的情绪,因为害怕家长的打骂和责备,所以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孩子也往往不会说出口,逐渐的就导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疏离。

家原本应该是孩子的港湾,但是当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的情绪时,孩子也就逐渐失去了来自父母的安全感。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2. 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家长的行为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家长遇到问题时只会采取暴力的解决方式时,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所以当孩子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也会采取暴力的解决方式。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3. 孩子长大后渴望逃离家庭

有些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无法反抗父母的行为,但是当孩子长大了之后,他们可以自己独立生活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逃离父母。

有不少孩子在读大学的时候会故意选择离家很远的学校,或者像上文小刘的孩子一样选择在很远的地方工作,这其实都是逃离父母逃离家庭的一种表现。

教育孩子的方式要适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难免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有些父母觉得打孩子两下也确实更能让孩子长记性,但与此同时作为家长也要注意分寸。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05 字。

转载请注明: “总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