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应该是家长的贴心小棉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家长开始抱怨:“我家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我辛辛苦苦忙了一天,孩子连句贴心话都不跟我说,太伤心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难道真的仅仅是孩子不懂事吗?
前段时间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快速跑到一个菜摊里面,开始帮忙招呼客人。菜摊的主人是一个40来岁的妇女,这个小男孩应该是她儿子。
等好不容易忙完了,妈妈疲惫的坐在椅子睡着了,而这个小男孩就开始在菜摊的凳子上写作业。作业写完之后小男孩回头看到妈妈满脸是汗,便拿着扇子给妈妈扇风,希望妈妈可以睡得舒服些,自己却是汗流浃背。
街对面饭店的客人看到这个画面,不禁拿起手机将其拍摄下来发到网上。很多家长看了之后都表示“实在是太感动了”“要是我的孩子也这么懂事该有多好”。
由此可见,并不是现在的孩子都不懂事,而是懂事的孩子是需要培养的,家长们究竟该怎么做呢?
懂得示弱
家长都想成为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超人,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家长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一味的逞强,反而会让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困难只知道索取,所以家长要懂得适当的示弱。
比如:
妈妈提东西累了可以让孩子帮忙拿一下家长不舒服可以让孩子帮忙倒水。从这些小事出发,表达对孩子的信赖与依靠,可以让孩子更有担当。
发现孩子的优点
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说“宝宝你真棒”,家长还可以借助第三方之口来表扬孩子。
相信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对孩子说“宝宝你做到真好”,那有可能孩子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做的更好,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们干劲十足。
如果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家长也不要急于批评。
应该先感谢孩子的付出,因为孩子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这是需要肯定的。然后再告诉孩子到底是哪里办错了,下次该怎么做。这样既可以维护宝宝善良的内心,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宝宝知道下次该怎么做。
不急于批评
一味的批评只能使亲子关系紧张,激发孩子的叛逆心。
例如: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看到了就开始批评孩子,甚至把手机摔坏,结果孩子大发脾气,甚至要离家出走。
孩子生气,家长也觉得委屈:“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不但不好好学习,玩游戏说你几句居然就离家出走,真是太不懂事了。”
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希望家长能够先平复一下心情,尝试一下先制止孩子玩手机的行为,然后与孩子进行沟通。
对于孩子而言,其实他们可能也知道不应该玩手机,甚至对此有愧疚感,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苦心,但是他们不能抵抗手机的诱惑。
家长换位思考一下,很多成年人都难以抵抗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一味的批评,只能让孩子更加叛逆。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一起共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
沟通
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与孩子沟通,但是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首先,可以采取书信的方式。
很多家长性格比较内敛,不善于表达感情,这时候家长就可以采取书信的方式,将想和孩子说的话写下来给孩子。这样既可以与孩子及时沟通,同时信件也是可以保存的,等过一段时间孩子再看到书信,就更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次,家长如果希望和孩子成为朋友
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就是关键,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打断孩子的话,不要认为他们的想法幼稚。多听孩子的想法,少些高高在上,多点换位思考,如果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平等与随和,他们也会更愿意与家长谈心。
最后,沟通是两个人的意见交流,从不是单方面的说教。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都是在说教,这只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家长在听了孩子的表达之后,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不应该是要求孩子强制执行的。
【文章结语】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懂事体贴,但其实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家长的教育与培养。
如果家长可以温柔的对待孩子,那孩子也将反馈于体贴;如果家长脾气暴躁,那孩子自然针锋相对。相信家长只要能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孩子,充满爱意的对待孩子,那每个孩子都能能成为父母的“贴身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