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八月上旬,雨量增多,气温也明显升高,湿热之气交结,气候闷热潮湿,易导致脾胃之气不足,湿热之气困脾,出现如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等不适。
中医把此类现象叫“湿邪”。
那么,什么是湿邪?我们又该如何远离它呢?
为什么身体里会有湿邪?
古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
外湿:多因天气潮湿、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湿气很重,易因湿邪治病。
内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嗜食肥甘厚腻,过食生冷,造成脾失健运,湿自内生,而湿气的根源在脾,对于脾生湿、脾困湿的病症,一般健脾与利湿同治。
“诸湿肿满,皆属脾”, 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才能把体内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
湿邪对人的伤害隐蔽而缓慢
湿气的典型特征就是黏浊,所以大便糖稀,难以冲掉正是湿气重最显著的特征。
湿气重并非仅仅引起大便不成形这么简单,可怕的还在后面。
湿邪对人的伤害隐蔽而缓慢,它一步一步的侵害人体的健康,起初引起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湿毒的程度:
一级湿毒: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小编提醒大家:此时养生应注重清 热、健脾、祛湿这三个重点。而日常的健脾除湿保健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夏日养生有妙招
1、穴位养生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身体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四肢困乏、腹满腹涨、食欲不振等,此病机为湿邪困脾,所以要健脾祛湿。
而常用的可有益于健脾祛湿的穴位有:三阴交、太白、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曲池、合谷、神阙等穴。请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质合理选择。
① 三阴交
② 足三里
③ 曲池穴
④ 阴陵泉
⑤ 丰隆穴
⑥ 神阙穴
2、补充健脾祛湿的食物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早就有了严密的逻辑和方法,《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必然先调脾胃,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我们知道红豆薏米可祛除体内湿气,但熬煮麻烦,体质不合或用错原料只会加重湿气。
所以除了红豆薏米,还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讲究君臣佐使。消除湿气的主要病因,并辅助改善其它症状,提高整个机体的功能,合力抵抗湿气,才能达到平衡、快速祛除体内湿气的状态。
【科学配比,一起养生↓↓↓】
在红豆、薏米的基础之上,选用芡实、荷叶、茯苓、栀子、橘皮、大枣、蜂蜜9种道地食材,科学配伍,使其性质更为温和、平性,可长期食用。
3、运动去淤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因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是越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不能发散出去,如此恶性循环,对身体一定不利。因此,越是懒人越要多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压力、加速体内毒素排出体外。建议如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慢节奏运动入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名医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