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强迫症
洗手强迫症也是强迫行为常见的一种,俗称洁癖,洁癖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表现形式为反复洗手,或者反复的用卫生纸毛巾擦一个东西,总觉得自己的手没有洗干净,需要反复的去洗内心才能够安心,觉得洗干净了,其实洗手强迫症朋友表面上洗的是手,本质上是洗的内心的焦虑,想通过反复洗手来让自己内心舒服,这样通过洗手本身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关键是洗手强迫症朋友的理智知道自己的手已经洗的很干净了,但是内心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手还是很脏,这是一种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非常的真实,所以患者往往难以自拔,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应积极的寻求治疗。
表现
1、强迫动作,即重复出现一些洗手的动作,明知道这不好,但不能摆脱。
2、患者为这些反复性的动作感到焦虑,试图与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更严重。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性格特点的患者更易患上强迫症,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洗手清洗3分钟以下,可视为轻度洗手强迫症,为正常现象;清洗3分钟以上,为中度患有洗手强迫症,患者神情紧张,洗手动作不由自主,需要注意自我调节;重度洗手强迫症患者,即一开始洗手便无法停下,只有靠家人劝阻才能停止。重度洗手强迫症患者最常见的是双手苍白无力,表皮破损严重。
病因
1、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精神因素。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3、遗传因素。家系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强迫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焦虑障碍的发病危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一级家属,但他们患强迫症的危险率并不高于对照组。如果病人一级亲属中有强迫症状但未达到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理计算在内,则病人组的父母有强迫症状的危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父母。因此提示:强迫症可能与遗传有关。
4、素质因素。人格特征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26%的病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性人格特征。但不少强迫病人并无强迫人格特征,而某些具有强迫人格特征的人,并不一定患强迫症。
5、社会心理因素。当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亲人亡故,意外事故,严重的经济危机等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均可给病人思想上带来沉重的打击,表现紧张、焦虑、痛苦、恐惧、和明显的不安全感,严重者出现强迫症状。
治疗
1、常规治疗
克制“洗手强迫症”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家人陪同下共同洗手。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症状,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了。此时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2、自我治疗
及时交流
受害者应多和亲友、同事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多与那些关心你的人呆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承认现实
承认现实不幸已经发生,所有的创伤已经形成,既然已经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承认现实,其结果会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好得多。
自我调整远离悲伤
升华痛苦创伤和挫折常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如果一味地憋气愁闷,颓唐绝望,其实是用已发生的不幸在心理上惩罚自己。善于心理自救者,能学会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努力化创伤为动力,将不良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投入到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事情中去,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消除了压抑和焦虑情绪,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
转化视角
转换视角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淡化消极情绪。
适度宣泄
适度宣泄当一个人受到创伤时,用意志力量压抑情绪,谈笑自若,这样只能缓解表面紧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带来更大的心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