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玩具,竟然被称为“夺命玩伴”,真有这么玄乎吗?
这种玩具叫作“磁力珠”,也叫巴克球,是一种带有磁力的小珠子,具有很强的磁力,能吸在一起。正规厂家生产的“磁力珠”,会在包装说明上注明:不适合0~14岁儿童玩耍,如果非要玩耍,请在成人监护下玩耍,若不小心吞食,需要马上去医院。
前段时间,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视频,专门讲解玩具“磁力珠”对孩子的危害。于是,一名宝妈看到后,随口问了下儿子,结果两个儿子都说吃过。妈妈赶紧带儿子去医院做了CT,大宝吃下了3颗,二宝吃下了8颗。大宝观察两天后自行排出,二宝三天内做了两次开腹手术。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磁力珠进入肠道后,会发生什么:
第一次误食,磁力珠进入肠道;
第二次误食,在肠道里面迅速吸在了一起;
第三次误食,磁力珠将更多的肠道吸在了一起。
肠道一旦被磁力珠吸住,只能通过手术才能取出来,而且不能做微创,只能做大手术。因为通过拍X光片,是无法确定磁力珠的具体位置,人体内的肠子有五六米,需要全部捞出来一点一点检查,而且需要全麻。
通过手术能取出磁力珠,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更坏的结果是,家长没有及时发现,磁力珠已经对肠道造成了穿孔,甚至导致肠道坏死。别看小小的磁力珠,它会让你的孩子遭受很大的痛苦。
因为磁力珠的吸力很大,家里有这种玩具的,家长可以自己试验一下,就算隔着10张A4纸,磁力珠也可以非常迅速的吸在一起,因为学龄前儿童的肠壁厚度,等同于10张A4只的厚度。
而且,两颗磁力珠,最大可以隔着88张A4纸吸在一起,其厚度已经达到了1.1厘米,这基本上是儿童肠壁厚度的9倍。
今年1月份,昆明一岁半儿童,一次性臀下了四颗磁力珠,造成小肠穿孔;
今年3月份,一名6岁儿童,误食14颗磁力珠,CT显示14颗磁力珠都挂在胃部,后经医生手术取出;
今年5月份,山东一名5岁儿童,因好奇吞下了40多颗磁力珠,事后不敢告诉父母,只说是肚子疼。家长以为是阑尾炎,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磁力珠,幸好发现及时,通过手术成功取出,孩子并无大碍。
江苏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小儿消化内科医生表示,他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接诊了15例因误吞磁力珠,命悬一线的孩子。
商家的无良,家长的无知
为什么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商家的无良,和家长的无知!
商家为了赚钱,把这种玩具称之为“益智玩具”,目标客户指向了孩子群体。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不顾玩具的危险性,诱导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购买。
而家长们又特别无知,以为磁力珠真的可以提高智力,也不管这种东西有没有危险,一次性给孩子买几百颗。买回来后从不监督孩子玩,也从来不检查磁力珠数量,就算孩子误吞下去,自己也不知道。
有家长会说,肯定没有你说的那么可怕,以前的孩子吃下去比磁力珠大几倍的玻璃球,不都会通过排便排出来吗,你这是不是在吓唬我们?
我还真不是在吓唬大家,玻璃球是没有磁力的,如果进入肠道后没有破裂,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排出来的。但是磁力珠不一样,磁力珠是有吸力的,尤其是吞下两颗以上的,如果吸在了一起,很可能会造成肠道穿孔或坏死。
总结: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在给孩子挑选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选择,那些容易误吞、容易刺伤的玩具,一定不要给孩子买。而且,在孩子小的时候,玩玩具一定要有家长陪同,避免孩子被玩具伤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