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所有关系当中
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的关系
无论父母是否健在,无论是不是与父母同住都不重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往后与其他人的关系。
如果你不是由亲生父母抚养长大,那这里所谓的父母是指在你心中的地位等同于父母的人。
可能是你的姑姑、阿姨、养父母、兄弟姐妹、老师等抚养你长大或代理父母职位的人。
你与父母的关系极为重要。如果跟父母之间有任何不满,往后的人生就会一直带着这份不满。
如果跟父母的关系良好,就会把相同的赞赏与感谢带入往后的每一段关系里,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
比方说,你憎恨父亲权威、武断的本质,长大成人后,你会渐渐吸引那些权威的、掌控的,或是会将恐惧加诸你身上的人。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会成为你所憎恨的,或是显化你所憎恨的,就如同你会成为你所爱的、显化你所爱的。
如果你很爱父亲,你可能会像他,但如果你因为某些原因讨厌或害怕父亲,你也可能会变成跟他一样。
02
父母并不是活在你之外
而是在你里面
即使你的身体已和他们分离,即使你已长大成人,他们仍活在你的内在。
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跟我的关系早就没有影响。也许我小时候曾经受过伤害,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伤痛早已不在。
我了解父母亲所经历的,也了解他们不该为此负责。”这是典型大人会说的话。
但我们内在都有一个小孩,受伤、受惊吓、感到失望的并不是大人,而是内在小孩。
这个小孩可能会突然产生非常愚蠢又原始的极度与愤怒,而你会讶异自己的内在竟有这类情绪。
关系中的伤痛会使你与较低意识结盟,而较低意识具有破坏性,会让你进入自我破坏的行为模式。
但如果这些关系获得疗愈,譬如你与母亲的关系已经疗愈了,母子关系变得很好。
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就可以与所有女人连结,也许是你的妻子或女儿,因为这些关系都活在我们之内。
如果有人抱怨他跟老板、伴侣或朋友之间的问题,我会忽略这些,而先去处理他跟父亲或母亲之间的问题。
04
改善你与父母的关系是第一优先
理论上,所有人际关系都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所有关系都会真实反映你与父母之间所发生的事。
你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等等都取决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一旦与父母的关系改善了,一切都会改善。
生命即是关系,因此生命也反映了这些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与父亲不和,财务可能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跟母亲的关系很差,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障碍,因为生命会反映出关系中的问题,生命即是关系……
当这些与父母的关系得到疗愈时,人会开始成长,跨越之前认为不可能跨越的障碍。
要疗愈伤痛并不困难,只要一份意图、一份实际应用的努力,以及与较高意识的连结就可以。
亲子关系被导正后,一切都会就位,经济、健康等种种问题都将被解决。
此外,一个家庭的和谐圆满会影响十万人的和谐圆满,人类因此获益匪浅,甚至可以防止旱灾、水灾、战争的发生。
家庭圆满的影响与益处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当关系被导正之后,心就会传送不同的讯号给大脑。
大脑像是讯息传送站,它传递讯息、思想、感觉到思想层,我们再从这里吸收思想。
一个家庭的和谐可以影响十万人,意味着将影响全人类的意识。我把世界视为一个大家庭,所以每当某些人有所突破时,世人都能因此获益。
05
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就是开始去体验他们
就像你到了海边,看着海浪、感觉微风吹拂,这时你会如何去感受呢?或是想象你正在品尝一道美味佳肴,你会如何体验呢?
同样的,如果你的父亲正在咆哮,就把他当做狮子吼般享受;若你的母亲正在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就将之转换成一个美好的事物。
你必须开始去体验这些事情,去经历那些对你而言可能很痛苦的时刻。你必须开始去体验……
这就是我们必须练习的方式。抱怨父母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致力于处理自己。人们习惯处理他人,但这样会一事无成。
你无法改变他人,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最奇妙的是,你若改变了,只须再等待一段时间,他人就会自动改变。
对于你与父母的关系,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处理自己,因为你没有接纳自己,也没有爱自己。
而当你处理自己时,就会开始体验你的父母,你会接纳他们,爱他们真实的样子。
而不是你希望他们成为的摸样,一切都会改善。在所有的关系中,他人并不重要,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感觉与对他人的看法。
你只要在心中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并以这个方式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现状都来源于自己。
“我”是爱与恨、幸福与伤痛、一切的根源。
内因与外因结合
所创造出来的种种“果”
婚姻、事业、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等。
在喧闹的街头,我们经常看到:两部车子擦撞时,或许从车内出来的驾驶人一下车就破口大骂对方:“你是怎么搞的,会不会开车!有没有长眼睛!怎么开车开成这样!”
他不会去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对他来说,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先发制人、破口大骂;
当然也有某些驾驶人一下车就先检查自己的车子有什么损伤,然后心里盘算着大概又要花多少修理费,这个月的薪水大概又要去掉多少,或者该怎么样向保险公司报这笔帐;我们也可以看到某些人一下车,二话不说先找附近有没有交通警察,或去报案请警察来处理;也有些人一下车,会先打量一下对方,以对方身材的大小、长像来决定要用什么态度与对方应对;
同样的,也会有一些人下车后,会先问对方有没有受伤?同样的一个车祸、同样一个小小擦撞,会有无数个人,在那一刹那的外界刺激下,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
曾经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位老鞋匠,在进入城镇所必经的道路上修补鞋子已经四十年。
有一天一位年轻人经过,正要进入这城,看到老鞋匠低着头修补鞋子,他问老鞋匠:“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里?” 老鞋匠缓缓抬起头,看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四十年了。”
年轻人又问:“那么你对这个村落一定很了解。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城镇?” 老鞋匠看着这个年轻人,反问他:“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我从某地来,我们那里的人哪,别提了!那些人都只会做表面工夫,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私底下却无所不用其极、勾心斗角,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的对你好,在我们那里,你必须很小心才能活得很好,所以我才不想住在那里,想搬到你们这儿来。”
老鞋匠默默地看着这个年轻人,然后回答他说:“我们这里的人比你们那里更坏!” 这个年轻人哑然离开。
过了一阵子,又有另一个年轻人来到老鞋匠面前,也问他:“老先生,请问你是不是住在这个城镇?” 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他:“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快四十年了。”
这个年轻人又问:“请问这里的人都怎么样呢?” 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问:“你从哪里来,你们那儿的民情风俗又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我是从某地来,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邻居、周遭的人晓得,他们都会很热心的来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得不搬到这里。”
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每一个人都像你那个城镇的人一样,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温暖与温馨,也都很热心的想要帮助别人。”
同样的一个城镇、同样的一群人,这位老鞋匠却对两位年轻人做了不同的形容与描述。聪明的读者一定已经知道:第一位年轻人无论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都可能碰到虚伪、冰冷的面孔;而第二位年轻人,无论到天涯海角,我想到处都会有温暖的手、温馨的笑容在 等待他。
01
因果定律
生命潜能的第一个哲学就是:
我是一切的根源。
两千多年前,佛陀就说过:“万法唯心造”,整个世界是我们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佛家很喜欢谈因果关系,现在我们也藉著因果来看一看“我是一切的根源”,看看我们生命里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潜能、我们许许多多的制约为我们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在潜能开发的领域上,我们又该如何协助自己创造生命里更大的可能性。
在因果定律里,有“因”、有“缘”,还有“果”。在生命潜能里同样也有“因”、“缘” 、“果”。
当一个外界的刺激进入我们时,我这个人、我这个生命接收到刺激之后所做的一些反应,都记录在潜意识里;它并没有经过意识层面的思索,就直接做了一些反应,这些反应有一些依循的模式,它们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而产生的。
这些模式有许多种类:有属于行为的模式,有属于头脑的思考模式,有情感的感觉模式、情绪模式,还有左右着我们价值观的一些体系。换句话说这些记录在我们生命里的就是所谓“因”。而“缘”就是在我们皮肤以外的世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称之为“外缘”。当这个“因” 与 “缘” 结合之后,就产生了“果”,就像那些撞车的主角们,就像那位老鞋匠的故事。
由于生命中的许多经验——那些“因”——是在我们的皮肤之内,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对事件的反应模式会造就成我们今天生命里总总的“果”,所以有些人会觉得在自己生命里到处都碰到一些和自己对立或者到处碰到利用他的人;
也有一些人无论到那里,都能结交到一些知心朋友;而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可怜;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不被人所爱;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命苦。这一切的外在结果,包括人际关系、事业成败、亲子关系、夫妇情感、情侣恋爱,所有我们肉眼所见、自己生命里所看到的结果,根本原因都在自己身上,这就是“我是 一切的根源” 。
02
万法唯心造
佛家讲“万法唯心造”,每一个人的一颗心,都为自己创造出自己的世界,每一个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在佛学里谈到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阿”在梵文里指的是 “心”,“赖耶”(Laya)在梵文里是“积”。喜玛拉雅山的‘拉雅’(Laya)与阿赖耶的‘赖耶’在梵文里是相同的。“喜玛”则是 “雪”之意,所以喜玛拉雅山是“积雪之山”。阿赖耶识就是心所积存的一种意识,也就是心理学所谓的‘潜意识’或“无意识”。
“凡人怕果,圣人惧因”,大多数的人都担心在生活里会碰到一些不好的现象、碰到一些不顺畅的人际关系,担心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好的;但是圣人却害怕“因”,他会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会去检查这些发生,这些属于自己生命的部分与外缘结合后,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想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正在恋爱时,所看到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到处都是光亮、光明的,人生充满希望,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身边人所做许多原来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你也都能够一笑置之。
可是当你生命里遇到挫败时,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物却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其实世界可能仍是相同的,可是因为你内在感觉的不同,所看到的将是不同的世界。
“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潜意识里从小到大所有的经验。
如果你愿意,不妨在你匆忙的人生脚步里,停下来,好好觉察在你生命里有哪些模式,为你创造出什么样的结果。
下一篇里我们将详细的谈“觉察”,因为这是潜能开发自由之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没有觉察,就不会有改变,也不会有自我的发展,更不会有潜能的开发。
生命潜能的一切研修也是根源于“觉察”。当我们迷失在人生匆忙的脚步里、迷失在外面世界潮流的时候,就失去了觉察的能力;生命的脚步愈匆忙,你将愈没有能力去觉察。
假如你曾经有在高速公路开车的经验,会发现当车速愈快,视野将会变得愈狭窄,时速超过一百二、一百三时,你只能看着眼前的一个定点,完全无法看见两边的风景,可是车速渐慢时,你又发现视野逐渐宽广,当车子完全停下来时,眼前的一切完全浮现在视野里,你可以充分浏览在视野里所有的风光。
所以参加自我成长、潜能开发课程,或者潜能开发训练工作坊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暂时抛开匆忙的心,给自己两、三天的时间,停下来看一看在你眼前、身边的风景到底是如何?停下来看一看这些结果与你生命里的经验、与现在、与你经验中的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一对年轻夫妇,先生的父亲是比较传统的大男人,每天下班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而他太太——也就是这个年轻人的妈妈,正好也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当先生回家后,她会先把先生侍候好,不让孩子们吵他。
先生休息了一会儿,可能才开始注意家里有没有他可以帮忙的事情。而这对年轻夫妇的太太却是生长在另外一个不同的家庭:她爸爸是一个非常体贴、会照顾家里的人,每天下班回家,放下公事包,一定会先帮太太把家里的事料理好、把孩子整顿好,甚至会帮忙做晚餐,然后一起上桌,和 妻子、孩子一起用餐。
这对年轻夫妇在恋爱时,因为被对方吸引,所以看不到对方的缺点,结婚之后,热情逐渐消退,你可知道在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他们最容易发生争吵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当然是 每天先生下班回家的第一个小时。
这对夫妻彼此带着自己生命的经验相互结合。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对“先生”、“爸爸”各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看法。
是他们两个人结婚吗? 我想不是的,他们俩人的父亲都跟了过来。也许这对夫妻一辈子都不了解真正引发争吵的症结在那里?他们总是在外在行为上认为一个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有时候先生用许多理由、藉口不做家事,很可能当他做家事时,在潜意识更深的地方就觉得自己不像个男人、不像一家之主。
在这种情况下,太太不会很愉快,她可能压抑了许多不满、委曲和愤怒。有时候太太不停唠叼着自己所处的情况,而她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先生帮忙做家事。可能她一直都不晓得她也在期待着先生成为她父亲的样子,因为她觉得必须要这样才是一个男人!当然,当先生因屈服而帮忙时,他一定也会压抑许多不满、委曲,甚至愤怒。
不知道有多少夫妻可能都不自觉的这样相处了一辈子,所以很多夫妻刚开始时是相拥而眠,渐渐的两个人分开平躺,当那些不满与委曲开始累积时,他们就背靠背;慢慢累积更多了,他们就分床睡,然后分房间,最后很可能就分房子了。
所有外在的距离,都始于我们内在先有了距离。
03
停下来观察
每一个人现在的生命里,所有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在所有的读者在看这本书,但是每一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一本不同的书,虽然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样,可是因为你是不同的,所以接受到的部分也不同。
禅学里有个苏东坡与佛印的公案:有一天苏东坡和佛印辩论,他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东坡,回答说:“像个佛。”苏东坡又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中,你看起来像什么?” 苏东坡说:“你看起来像堆牛粪!”佛印笑而不答。
苏东坡很得意地以为他赢了,回家告诉苏小妹:“今天我终于辩赢佛印那个老和尚。”苏东坡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妹妹。聪敏的小妹听完后对哥哥说:“你还是输了。佛印因为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像个佛。如你心中是牛粪,所以看谁都是牛粪了。”
每当我演讲时,常会对一些父母们谈到“我是一切的根源”。一些父母问我:“孩子偷钱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偷钱,或许你看到的是一个行为、一个事件,可是我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渴望想要拥有某样东西的孩子。我看到他所想要的那个欲望是如此强烈,我也看到很可能因为他没有一些东西,所伴随而来的挫败感、失落感,或者觉得自己不如人,这个孩子害怕这样的感觉。
或许我也会看到这个孩子曾经向父母表达他的需求,可是却被拒绝那些伤痛的经验,因为那个经验已超过了他的欲望,所以为了要避开再一次被拒绝的痛苦,也为了要满足他的需求,他选择了偷钱的方式,也许这个孩子在偷钱时,心中有无奈冲突、害怕,甚至很深的自责、罪恶感,那个时候他也瞧不起自己。
我常告诉父母亲们:如果自己内在的世界变了,如果你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假如你和我能同样看到这个孩子内在的世界,可能与这个孩子相处的方式就会不同。你的反应不同,当然你所面对的孩子、孩子与你之间的关系也将会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开始往自己的世界看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晚回家,会直接责问:“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我告诉过你多少次,放了学要马上回家,你怎么老是不听话!”同样的,如果了解“我是一切的根源”,如果你也开始走上“觉察”这条路,你会先看看自己内在的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发生。
有了觉察之后,或许你就会对孩子说:“你比以往晚回来,我一直很着急在等你,放心不下。那是因为我关心你、爱你,我很担心你在外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我对你的关心,才让我变得那么着急、烦躁。”
所以我们常常以为玻璃是透明的,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你所处的四周都是镜子,那不是透明的玻璃。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就会看到他许多缺点,然而那个人在一百个不同的人眼中,他就会是一百个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都看到他自己想看到的那一个人,到底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外面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外缘,都只是一面镜子, 镜子反射出我们内在的因及生命里的许多经验。如果我们想要成就自己的生命,想要让自己有一个更高可能性的自己,首先要接受“我是一切的根源”这样的观念,停止要求外在世界来附和我们的需要,把所有曾经浪费过的那些精力,用回到自己身上。
停下脚步,去觉察一下自己生命里所有的模式、潜意识及在成长过程中所学会的一些方式。
那些都是幼小时候所学的、都是内心里无形的绳索,当我们重新觉察后,也可以重新再做选择,这是改变的开始,也是潜能开发的第一步,这个重点就是“我是一切的根源”。
前几年热映的电影阿凡达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我看到”,而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是表面的看到,还是更深的看到,或者是更深的觉察呢?你知道印第安人见面是如何打招呼吗?一个会说“我在这里”,而另外一个会回应“我看到你了”。
我想当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世界时,当我们的内在已经是一个不同的人时,我们将会用不同的方多来反应,而创造出不同的结果,同时生命也将因此而改变。
当然,“觉察” 并不是理论,它必须要下许多工夫,去和更宽广的世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