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文|

前段时间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求助,说自己的宝宝总爱玩儿舌头,不管是排弹打都不管用,宝宝照舔不误。

宝妈很焦虑,想问问如何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一堆人出招,说什么嘴巴上涂苦瓜,让他觉得苦就不舔了;涂柠檬,酸的就不舔了,Balabala……

家长们为何不想想宝宝是什么原因才舔的呢?

只想着用粗暴的方法帮宝宝改变,这叫驯服,不叫教育。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宝宝是会出现一些“坏习惯”,但这些坏习惯实际上只是我们认为不好的事情,其实对宝宝来说却不一定是坏事。而且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在不该干预的时候过度干预反而不利于宝宝发育。

这些坏习惯有哪些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2个月:吃手

真相:正常需求

大部分宝宝小时候都会吃手,这习惯在娘胎里就有。所以,吃手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

在他们烦躁、无聊、疲累的时候,就会吃手来安慰自己。

吃起来津津有味,就算你打他们的手告诉他们脏,那都是白搭,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脏什么是干净,他们只知道这是自己的需求。

不仅如此,宝宝吃手还利于手指灵活的发展,让宝宝从口的满足往,转移到手的使用方式上。

强制阻止宝宝吃手,会让宝宝留下阴影,或者出现“延迟满足”。原本吃手的本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但是强制阻止,反倒会强化吃手这件事,导致宝宝越发难以割舍。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式:

通常1岁内不用干涉,顺其自然。

●注意宝宝的手部清洁;

●可以用一些咬胶,让宝宝代替吃手。

满足这些就不要去干涉宝宝吃手了。

如果宝宝3岁了还在吃手,这时候就要干预了。

给足够的安全感,多关心,不要总是因为吃手的事去焦虑,这样反而能减少宝宝的焦虑。因为宝宝从小就是焦虑才要吃手。

帮孩子转移注意力,可以做一些其他事,让孩子“忙”起来,就顾不上吃手了。

4-24个月:拿起来什么都往嘴里塞

真相:口腔敏感期

宝宝的嘴相对于手,要更早发育,在宝宝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使用自己的手的时候,嘴巴更像是一个感官。帮宝宝感知这个世界,用嘴巴通过吮、舔、咬来“品尝”世界万物。

所以,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喜欢随便捡个东西就往嘴巴里放。

这个敏感期在2岁前就会完成哦。在此之前,强制干涉,孩子同样会出现“延迟满足”的行为,也就是补偿性行为。比如以后喜欢咬指甲、咬嘴,变成真正的坏习惯。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式:

●保证周围物品清洁;

●做些手指条状的食物让宝宝抓着吃,或者水果切条。

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宝宝抓东西,往嘴里送的过程,为以后自主进食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别强制阻止。

5-12个月:吃饭时总扒拉碗筷

真相:宝宝想自己吃饭

通常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尝试辅食。但是有的宝宝喜欢在你喂他吃饭的时候扒拉碗筷,会被爸妈误解成调皮捣蛋,不想吃饭。

但实际上,这个动作是孩子想自己吃,并不想被喂食。

喂食,孩子可能还没有咀嚼充分,就被爸妈又灌一口,而宝宝更喜欢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所以就想要自己抓食物吃。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式:

放心大胆的让娃自己抓着吃饭吧。即使吃的哪都是也要让孩子自己吃。学会自主进食的宝宝,吃饭更快乐,也更省心,家长也能好好的自己吃顿饭。

别怕脏,给孩子准备一套耐油污的衣服穿,好清洗,这样吃完饭,衣服一脱就行了。

5-12个月:尖叫制造噪音

真相:咿呀学语阶段,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平时咯咯咯地响,绝对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听的人不自觉嘴角上扬。还会咿咿呀呀嘟嘟囔囔,很可爱。但偶尔会突然来一声尖叫,吓人一跳,又不知道他在干嘛。有时候你正犯困的时候他这样,会觉得很烦。

但其实,这只是宝宝的一种表达方式,类似于“快看我”的意思。通常会在你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他才会这样。把你吓一跳,他呵呵呵的满足了。

但吸引妈妈注意的宝宝,还可能是因为尿湿了、想睡觉了等原因。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式:

●平时自己说话不要大嗓门,减低音量;

●尊重宝宝的这种行为,他只是在探索;

●如果宝宝第一次叫,不要惊讶,不要哈哈笑,保持平静,宝宝就知道这招无趣了。

6个月:怕生

真相:开始有情绪记忆了

一到这个月龄,宝妈们可能会发现宝宝不是那么喜欢家里来客人,客人一来,他就哭闹,感觉很不安。

通常6个月的宝宝就会区分家人和陌生人了。这是一种进步哦。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法:

●不强迫孩子与他不熟悉的人接触,一开始尽量不离开宝宝,让宝宝很别人保持一定距离。

●等宝宝适应的时候,再慢慢让宝宝融入。

●等宝宝习惯多出去,多与人交往之后,就不会害怕了。

6-8个月:爱乱扔东西

真相:锻炼手眼协调,并从中得到安全感

宝宝把东西扔出去,是需要同时用到手和眼的,所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而且在宝宝扔出去东西的时候,家人会捡回来,宝宝会等到一个因果关系,而且每次爸爸妈妈都会帮他捡回来,这会让宝宝很有安全感,很信任爸爸妈妈,也会让宝宝以后更有自信。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应对方法:

●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小筐子,让宝宝把东西往里面投,虽然一开始不行,但是做的多了,爸爸妈妈鼓励的多了,宝宝就会越来越熟练。

●宝宝扔,爸爸妈妈捡,一定要多些耐心,这样宝宝才能更满足,并且更有自信心。

6-12个月:爱玩卫生纸

真相:手指更灵活了

尤其是抽纸,一张一张能全抽出来,一边抽一边呵呵乐的不行。

其实是宝宝手部精细作发育的一种表现。

他们已经可以手指取物了,并且为这种本领而高兴。因为惊喜,所以乐此不疲。

浪费纸?

应对方法:

●家里的纸藏好了;

●可以准备材质的废纸,让宝宝撕扯。注意不要让宝宝误食即可。

6-36个月:喜欢搂着东西睡觉或过度依赖某些物品

真相:缺乏安全感

如果宝妈给够宝宝安全感,那么宝宝是不需要依赖何种物品的。通常宝宝依赖的东西,其实就是妈妈的替代品。宝宝这不是恋物癖,只是单纯的想要寻求安全感。在给够安全感的情况下,3岁这种情况就会消失。

应对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在孩子有需求时,及时给予回应和关注;

●不强制夺走宝宝依恋的物品,那样只会让宝宝更缺乏安全感;

●保持依赖的物品清洁,定期清洗。

7个月:使劲儿咬牙

真相:长牙

通常,大部分宝宝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了。

出牙时牙龈难受,有的宝宝可能会咬被单等,以此来缓解牙龈的不适。

但当宝宝手里没东西时,宝宝可能就会自己上下牙龈使劲儿咬,看上去在发狠。

应对方法:

●准备一个牙胶,让宝宝咬牙胶,可以在冰箱里冰一下再给宝宝;

●没有牙胶,干净的湿毛巾冰一下也可以;

●给宝宝准备磨牙饼干,或者其他一些比较硬的水果(胡萝卜、苹果),切成条,让宝宝磨牙。

12-24个月:“辛勤”搬运工

真相:探索世界的能力齐活了。

宝宝开始满地爬,屋里乱走了,所以他们喜欢把东西搬来搬去,用自己的双脚双手来搬运物体,感受自己“改变”世界的这种掌控感。

应对方法:

●屋里的电源插座要安装上保护装置,避免宝宝触电;

●硬桌角、墙角用软泡沫包好,避免宝宝摔倒磕到头;

●指挥宝宝帮你拿东西并夸奖他,宝宝以后会更自信。

以上10个表现,就是容易造成宝妈们焦虑的“坏习惯”。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习惯,全是宝宝发展的规律,爸爸妈妈也别太焦虑了,那样反而有点“多管闲事”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68 字。

转载请注明: 宝宝被误解成“恶习”的10种行为,过度干预,反倒“多管闲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