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四不像”政协委员的科普路 2016.3.8日

郭耕现在是北京政协常委、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他称自己为“四不像”,经常开着新能源汽车出行,四处进行自然保护科普讲座。

他称自己为“四不像”。从贸易系毕业的他,毕业后从商人转型为动物饲养员。他开着新能源汽车出行,四处进行自然保护科普讲座。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基层政协委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郭耕。(图/文 中国网 陈维松)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79级商业经济专业的郭耕,毕业后进入一家进出口服务公司从事外贸工作。五年后,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建立,郭耕成为了第一名金丝猴饲养员。“那是1986年,我抱着自己平常读的一摞动物书籍,主动找到中心的经理,要求去郊区志愿养猴。”图为郭耕在北京一个关于麋鹿保护主题的合唱表演上演讲。科普讲座是郭耕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他会利用一切场合普及动物保护知识和意识。

郭耕现在的社会身份是北京政协常委、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给别人介绍自己时,他喜欢称自己为“四不像”。“大家都知道麋鹿叫四不像。我从事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工作,要求一专多能。对于科普,我的作风是一二三四:一根筋,二把刀,三脚猫,四不像。我的人物角色,就是四不像。”图为郭耕在北京的南海子麋鹿苑的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雕像旁拍鸟。

郭耕说,是第十四世贝福特公爵响应动物学家的呼吁,让麋鹿回归故土。1985年8月,22头麋鹿乘飞机抵达北京,被送至南海子公园。这个在中国灭绝80余年的物种得以重生。目前,南海子麋鹿苑的麋鹿数量已从30年前的22头繁衍到170余头,全国的种群数量已达3000头。图为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一级保护动物。


作为一名北京市政协委员,郭耕提出过不少反响强烈的提案。他一直呼吁,希望北京成为无动物表演城市。“动物园驱使动物表演,实际上是一种谋财害命的行为。马戏团驱使动物表演,在全世界都是被唾弃的。”图为郭耕在麋鹿苑博物馆给大家讲解麋鹿回归的历史。(2014年摄)

郭耕说,目前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389个城市禁止或限制动物表演,但北京作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一些景点却存在残忍的动物表演,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国际形象。他建议北京取消所有动物表演,将有无动物表演纳入文明城区评比的考核指标,并建立公众举报渠道。图为郭耕接待来麋鹿苑参观的来自非洲的外国友人,两人找到了这位外国友人本国语言的“欢迎”。麋鹿苑的很多趣味科普景观,都是郭耕的创意。(2014年摄)

郭耕在北京的南海子麋鹿苑拍摄两只黑天鹅。“我经常观鸟、拍鸟。观察自然,等于给自然把脉。我可以通过观察看到鸟的一些行为,比如八哥这些南方的鸟陆续北迁,成了北方的留鸟。北方本地的鸟可能竞争不过它们,退出历史舞台,逃离或者灭绝。这会导致生态发生变化。”(2016年摄)

郭耕拍鸟观鸟的设备简简单单,就是一台普通的数码相机和一台小的望远镜。植树节快到了,他的一个拍鸟摄影展也将在这天举行。(2016年摄)


郭耕利用业余时间写书,出了二十多本。自称“四不像”的他强调说:“我是科普作家,这其实是我最珍爱、最名副其实的角色。我的名字叫耕,也是提醒自己笔耕不辍。”图为郭耕撰写的科普书籍。(2016年摄)

郭耕说,自己作为动物保护的业内工作者,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努力让大家理解和接受。“在宣传弘扬动物保护的时候,如果不重视公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那就是你干你的,他们干他们的。你的致力于保护动物,公众没有理解时,会说你是麋鹿苑养鹿的啊,你们那里卖鹿肉吗?卖鹿血吗?张口就是吃。”

无论是构思麋鹿苑的科普景观,还是给孩子们进行科普讲座,郭耕都喜欢引用古诗词。他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图为郭耕在麋鹿苑的观鸟台用望远镜观察鸟类。(2016年摄)

郭耕的车是一辆新能源车。“以前开车,踩一脚油门就想着燃烧化石能源、排放尾气、制造污染,有负罪感。”他说,现在开电动汽车就是“三无”——无尾气、无油耗、无噪音;也是“三轻(清)”——轻松驾驶,清洁驾驶,轻快驾驶。(2016年摄)


郭耕认为,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良好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他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灿烂的阳光,对所有人都是普惠的。生态文明提到了‘五位一体’的高度,甚至贯穿于所有的建设和所有的文明之中,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光明的前景。”(2016年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4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人的一天:“四不像”政协委员的科普路 2016.3.8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