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下次颁诺奖时 放过村上春树吧

  村上春树先生真可怜。不,不是他没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而是每一年十月,他总得被拉出来陪绑。不管他乐意与否——实际上,他自己以前跟杂志表达过,相当不乐意——媒体总爱拿他跟诺贝尔奖说事儿。

  于是每年诺奖前后,都如此反复:颁奖之前,一群人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得不到奥斯卡的笑话安插在村上春树身上说一遍,然后说他赔率很高;颁奖之后,大家继续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得不到奥斯卡的笑话安插在他身上说一遍。

  然后如此继续消费他。年复一年。当然了,大家除了拿莱昂纳多的笑话消费村上春树,还不能轻易放过他。自然有熟读书籍又好说话的,会冷艳熟练地道:罗斯欧茨、麦卡锡弗斯诺特、、博姆阿多尼斯们都没拿到呢,凭什么是他呀?——这就是借打压村上春树找优越感。当然也有特别精通内情的,会念叨“村上春树太流行了而且不靠政治一定得不了诺奖的呀”。

  当然,最多的一类还是这样:“就村上春树也能得文学奖!小清新们别闹了!”嗯,实际上,大多数理由,在诺奖都找得到例外。

  ——您觉得畅销作家得不了诺奖吗?1982年马尔克斯得奖前,就是百万级的畅销作者了。——您觉得村上春树只在亚洲范围有名吗?巧了:美国人还觉得,他得不了诺奖,是因为“太美国化,太接近英语世界”了。

  ——您觉得村上春树的题材不够严肃吗?嗯,1995年的《奇鸟行状录》,事关反战(二战诺门坎战役)、极权(前苏联题材)、历史与集体记忆、日本的选举内幕等等。实际上,他的小说一直在反右翼(《寻羊冒险记》)、讽刺资本与政治的勾结(《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反暴力(几乎所有小说里的黑暗组织)。

  ——您觉得村上春树缺大部头呢?嗯,实际上,海明威也没有超级大部头,不妨碍他得奖。

  ——关于文学奖……村上春树得过了2006年的卡夫卡奖(2005年的卡夫卡奖得主是当年的诺奖哈罗德·品特)与2009年的耶路撒冷奖(这个奖也是略萨、库切、奈保尔们得诺奖前用来刷荣誉的)。

  事实上,每年等着诺奖的,远不止村上春树一位。2011年秋天,有美国读者给瑞典学院写了封公开信。第一句话是:

  尊敬的瑞典学院成员们:我们可不可以别闹了,给菲利普·罗斯发个诺贝尔奖吧?趁他还没死?!那年罗斯78岁。当然如我们所知:现在他82岁了,诺奖还是没给他面子。

  就在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姨得奖之前,她本身也是热门候选,除她之外,还有2015年的时尚之选肯尼亚的瓦蒂昂戈先生,韩国的诗人高银、匈牙利的纳达斯先生、埃及的非虚构写作者萨达维。

  ——嗯,这几位都是饱经忧患、铁肩担道义的写作者。然后,有这么组先生,姑且叫做“他们有可能赢到,但机会不大,但既不是因为他们太受欢迎、太正直或者风格太妖异”组。

  这类先生们,今后几年里,都持续地有可能,哪年说不定,就可能轮上了。作为候选人,他们没什么明显缺点,所以他们也可以简称“年度候选组”。

  这些人,包括但不限于以色列的阿莫斯·奥兹(我很希望他得奖)、阿根廷的凯撒·艾拉、西班牙的贾维尔·马力亚斯、莫桑比克的米亚·库托、索马里的大师法拉赫,挪威的虚构大师弗斯,等等。

  接下来的这组,叫做“他们每年都当热门,当久了就有点老了,以至于大概诺奖以为已经发过他们奖了”,简称“老年守望组”。

  这批先生以当代阿拉伯第一大诗人、85岁的阿多尼斯为首,以下是年近八十的澳大利亚人汉德克和快七十岁的“爱尔兰当代第一人”班维尔,加上82岁的荷兰大师诺特博姆,以及名震天下、今年已经86岁的米兰·昆德拉。

  老年组的弱点呢?嗯:“当年不发给你们,现在发……好像挺尴尬的,咱们翻篇儿吧!”比如,诺奖曾经有十年时间,可以发给托尔斯泰或易卜生,居然没发。好嘛,您还能比托尔斯泰冤枉吗?

  然后,进入了“你们可能近期赢不了”组。这里包括:美国大师欧茨奶奶,美国大师82岁的菲利普·罗斯,78岁的全能手堂·德利罗,我所有的朋友都诧异“他还活着吗”的托马斯·品钦。当然,您乐意的话,还可以添上其他流行的名字,比如人民都在呼唤快点继续填坑的的乔治·RR马丁,比如21世纪以来美国媒体持续念叨的鲍勃·迪伦(对,就是他!),其他莉迪亚·戴维斯、理查德·福特们都在此列。

  他们不能赢的主要原因是……您大概发现了。是的,这组也可以叫做:“你们可能近期赢不了,因为你们是美国人”组。上一个得奖的美国人?1993年的托妮·莫里森。而且按照诺奖的传统,2014年给过加拿大的门罗之后,他们多半会以为“加拿大和美国不是一起的吗?好的我们给他们发过了,暂时不考虑他们了……”

  最后这组是人民的最爱,或者说,人民很愿意提他们。这组可以叫做“民意奖”,包括但不限于村上春树、意大利大师艾柯、加拿大的阿特伍德、英国的麦克尤恩与“故事宝库”尼尔·盖曼们。他们的缺点?嗯:大概是太有名了吧——每次英国媒体提到村上春树,总爱说他是文学界的摇滚明星,这可不是啥好词——以及,太英语文学了。

  然而,上面这些位,都可能得奖。而对于没得奖的诸位,我们永远都找得到缺点。当然,理由还可以更千奇百怪。比如,1982年马尔克斯得奖后若干年,拉美媒体还在念叨:为什么博尔赫斯没得奖呢?大家一般的猜测是:据说欧洲人误会,认为博尔赫斯跟独裁者皮诺切特走得近,所以不给他发奖,而贡布罗维奇说博尔赫斯不得奖是因为“太知识分子气”;英国大师格雷厄姆·格林自己跟马尔克斯说,瑞典那批人“不觉得我是个严肃的作家”。

  当然,到最后,当诺奖非要给您发奖了,这一切理由都可以不是理由。您说诺奖不发给畅销作者吧?马尔克斯是反例;您说诺奖不给中短篇为主的小说家吧?海明威是反例;您说诺奖只发给老头子吧,加缪和布罗茨基得奖时也才四十来岁;您说诺奖不会补发吧,给马尔克斯发了个奖表彰了拉美人民后,事隔近三十年又给略萨补了一个——这哪儿说理去?

  所以,虽然我们可以给“某某某又陪跑了”找无数理由,但真相可能是:世上有太多大师,每年得主又只有一个。所以,每年都有无数得不到奖的大师会怨怼。

  托尔斯泰没得诺奖,博尔赫斯没得诺奖。乔伊斯、卡尔维诺、昆德拉、阿多尼斯、纳博科夫、品钦、穆齐尔、卡夫卡都没有诺奖。诺奖不是全知全能分产到户的奖项,而世上的大师,又实在太多了。

  我私人认为,对待诺奖的正确态度,大概就是这样:每年等着他们想起品钦、罗斯、高银村阿多尼斯、奥兹、欧茨、昆德拉,哪个得了奖,就算是赚着了,不得,也无所谓。毕竟世上大师太多了,没得是常态,得了才是变态。如果有啥不平衡的,想想托尔斯泰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纳博科夫好了。

  所以,诺奖每年只有一个,世上有那么多大师,每年有那么多大师没有拿诺奖,可是有一部分人,总是拿村上春树说事,为他品头论足。为什么呢?

  我有个不那么厚道的想法,直说好了:一部分可能是:这批人真的特别爱村上春树,所以每年喊冤,显得嗓门特别大——当然,我认识的村上春树拥趸,绝大多数并不怎么在意诺奖;而您稍微注意一下,会发现每年替村上喊冤的人里,似乎也普遍不怎么怀有惋惜之情。另一种可能是: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年准时在诺奖话题里拿村上春树当小李开涮,是因为在世上那些没得诺奖的伟大名字里,他们只知道村上春树。而且,这并不代表他们真读过村上春树多少东西。因为如上所述,村上春树本来是个挺严肃写作的小说家和翻译者,但很遗憾,在我国的若干人眼里,他的反战、反极权、反暴力都没价值。更有那么部分人,似乎希望他就是个跑步初学者鸡汤代言+爵士乐推荐单:于是一边谈论他,一边又看不起他。

  我个人希望的情况?嗯:某年诺奖刷出来,各家贴吧、论坛、粉丝微博里大叫“阿特伍德又陪跑啦”、“法拉赫又陪跑啦”、“罗斯欧茨麦卡锡才不在乎呢”、“论德利罗为什么没戏”、“阿多尼斯真是诺贝尔的小李啊”……这总比每年翻来覆去消费村上春树,要有趣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906 字。

转载请注明: 豆瓣一刻:下次颁诺奖时 放过村上春树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