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元王朝—中国陶瓷史上惊心动魄的时期

由 忻素芹 发布于 休闲


元青花 鱼藻纹罐
高28.2厘米
日本大阪东洋陶瓷馆藏

元青花便是元代文化舞台上的一朵璀璨奇葩。这个王朝虽然在蒙古政权的统治之下,短短不到一个世纪,但的确是中国陶瓷史上惊心动魄的时刻。主要的贡献便是元代的青花瓷器。


只要我们漫步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博物馆时,无不为之震惊。这里潜藏了40余件元青花瓷器,且件件精湛和典雅。

元青花 缠枝花卉纹菱口盘
口径45.8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元代的青花瓷器我们可以用一句很诗意的话来概括,那就是“百年风雅一峰青”,但面对今天的中国瓷器,我们要思考的东西的确很多。

元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元 青花龙凤纹带盖梅瓶
除了胎坯、釉色和青花料,烧造工艺也是瓷器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环。景德镇元代以后的制瓷业就像来过景德镇的法国传教士形容的那样:“白天浓烟遮蔽了云彩,晚上窑火映红了夜空”。

元代蒋祈《陶记》开篇云:“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元青花瓷烧造的成功,除了取决于胎体、釉料、青花料等,烧造工艺的窑制、窑火、置烧方式等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元 青花蒙括点兵纹玉壶春瓶

馒头窑模型
从目前考古发现,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烧造的瓷窑主要是馒头窑和龙窑。馒头窑又名“圆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采用,北方地区比较流行。
馒头窑是宋元时期景德镇普遍使用的瓷窑,窑制似馒头而得名。有些窑床的平面成马蹄形,或称马蹄形窑。馒头窑属于半倒焰式窑炉,火焰从火膛喷向窑的顶部,再回到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烟道经烟囱排出。它的特点是可以在窑内形成还原气氛。
在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和湖田窑遗址陆续发现了较多馒头窑,其中珠山御窑窑址竟有15座馒头窑之多。1965年江西景德镇刘新园先生就在湖田窑发现了元青花大盘的残片。

龙窑模型
龙窑是元青花烧造的又一窑制,多依山势而建,目前发现最早的是浙江上虞一带,商代便开始使用。龙窑形制大,可控制还原焰。2008年在景德镇丽阳乡瓷器山瓷窑址发现了元代窑址,其中有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长度24.3米,最宽处4米,窑内发现很多匣钵,同时发现的还有明代初期的葫芦窑。从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证明这里烧造过元代青花瓷器。

匣钵装烧是元青花瓷器的置烧方式,装匣前,在钵底铺上垫渣,垫渣一般用早稻谷壳灰拌匣土渣或高岭土渣。元代蒋祈《陶记》记载了匣、模原料的产地:“……仅可为匣、模,工而杂之以成器。”元代青花大器装入漏斗式匣,称为“大器匣”。小器匣称为平底匣。

元 青花狮子滚球纹玉壶春瓶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清代督陶官唐英说:“瓷器之成,窑火是赖”。如果说窑制为瓷器烧造准备了空间硬件,那窑温便是至关重要的软件。窑温对元青花瓷器的烧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检测窑温和烧制效果,古人发明了“火照”(即瓷窑炉膛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

根据1978年陈尧成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得知宋代青花的烧成温度在1270°C左右。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1300°C之间。黄云鹏、黄滨先生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工艺》中谈到:如果用单纯的“二元配方”法配制胎料,瓷坯经过还原焰1280°C的烧造后明显生烧,只有增加适量的钾、钠来降低烧成温度,才能烧出优质的瓷胎。

元 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 青花云龙赶珠缠枝牡丹纹带盖大罐

元 青花云龙赶珠纹大罐
伊朗国家博物馆高级研究员蕾拉·哈摩西分析元青花的制瓷工艺时说:高岭土在1500°C时可以烧熟,通过适量添加长石,可以让这温度降到1140至1250°C之间。在这一温度下,泥料中的石英熔化,与高岭土化合形成一种极其白净坚固的瓷。

元 青花折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一件元青花瓷器的烧成,要暗合天时地利和人巧,其工艺制作、材料选取、烧造技巧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精美的元青花瓷器烧成后,开始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成为元世祖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正合蒋祈《陶记》中言:“窑火既歇,商争取售。交易之际,牙侩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