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保护区架设红外相机后,拍到了它们的身影

由 终廷花 发布于 休闲

在秦岭这片崇山峻岭、深涧密林之中,集中分布着许多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地处周至县境内的秦岭主梁北坡,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秦岭保护区群的枢纽和重要成员,是我国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40个A级保护区之一,也是秦岭大熊猫核心种群的栖息地和向东扩散的唯一生态走廊。深山里的精灵——野生动物们则是居住在其中的“原住民”。据统计,保护区56393公顷的面积上分布金丝猴种群11个1200余只,是我国金丝猴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野生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生活着几个大熊猫种群。

2012年8月起,按照间隔2平方公里的布设要求,保护区内各重点地区布设了几百台“红眼睛”——架设红外相机后,陆续发现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这些“老朋友”,近几年还发现了金钱豹、斑羚、鬣羚、黑熊、豹猫、小麂等很多的“新伙伴”。

每年在不同时期,保护区巡护员们都要前往山中更换红外相机电池和收集数据内存卡,回来后仔细研究分析拍摄的每张照片、录制的每段视频,这也是他们充满期待的时刻。

“羚牛、野猪出现最多,其次为大熊猫、金钱豹,其他种类也有出现。”厚畛子保护站巡护员陈琛说,首批十余个红外相机布设点都在秦岭梁顶和沟道的动物走廊带上。去年冬天有一次更换电池和存储卡时,6号机收获颇丰。这是一处位于山涧峭壁的小型开阔地,两边悬崖,中间一条小道直通山梁,周围植被丰茂,是典型的动物通道。6号机机位正对着一块大石板,散射阳光刚好照在这里。有时是羚牛带着幼崽悠闲散步取食,有时是一只硕大的熊猫独自享受美好时光……

在上一个拍摄周期,板房子保护站的红外相机先后拍摄到大熊猫、羚牛、黑熊,还有色彩斑斓的鸟类,总计拍到10种野生动物的行迹。除兽类外,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的出现让人颇感意外。由于距离镜头很近,工作人员得以细细欣赏这两种鸟类:色彩艳丽,十分漂亮。

尤其是一只成体大熊猫,目测重约100公斤,应是从较高海拔雪地里过来,黑白分明。保护站工作人员坚持认为秦岭野生大熊猫比生活在四川区域的大熊猫漂亮,“不光是体形、毛发胜出一筹,关键是头形好看”。

“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总能看见一些让我们惊喜、感叹的东西。”陈琛说。

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近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省动物研究所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种群重要走廊带区域内拍摄到野生金钱豹画面。专家认为,这表明野生金钱豹建立了稳定种群,且种群活动范围在不断扩大。金钱豹作为生态链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其生态地位特殊,生存条件相对苛刻。近年来,监测样地多点监测到金钱豹活动痕迹,标志着秦岭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在不断提升,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也在稳定增长。

“发现了大型猫科动物意义重大。过去群众说在保护区看见过金钱豹,但是一直没有证实,作为我们研究人员来说,虎、豹这类大型猫科动物所代表的意义,对自然环境的意义,特别是对秦岭野生动物具有旗舰意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主任科员郭斌说,旗舰物种指某个物种对社会生态保护力量具有特殊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促进社会对物种保护的关注,是地区生态维护的代表物种。金钱豹属于大型食肉动物,在秦岭基本处于食物链顶端,能在保护区生存繁衍,说明区域内的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能够满足金钱豹的生存需求,这也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最好注脚。

红外相机安装启用的8年间,仅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先后拍到清晰的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鬣羚、斑羚、金猫、青鼬、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血雉、勺鸡等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小麂、狍子、豹猫、黄鼬、猪獾、野猪、豪猪、环颈雉(野鸡)等其他野生动物也多次出镜。

林区动物种群明显好转的另一个标志是环颈雉、大山雀、红腹锦鸡等禽类种群稳步恢复。

“过去不要说国家二级保护珍禽红腹锦鸡,就连环颈雉(野鸡)、山雀等常见鸟类也难觅踪迹。”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工作人员刘创峰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尤其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力推进,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沟道、山脊、山梁到处鸟语声声。

“我们是大开眼界。”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红外相机野外监测,保护区有效掌握了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分布状况、变化趋势、种群动态及人为干扰等情况,对于开展野生动植物研究和保护工作都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