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曦煜/文 俞跃/摄
去思成堂的时候,在村里遇到几位老人。
他们有的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见过思成堂后殿没被拆除的样子。有的参与过后来的重修。
于是我和老人们结伴而行,去寻访这座比这些老人更老的余氏宗厅。
有所思
位于淳安汾口镇的汾口村是个老村子。
据《璜堂余氏宗谱》记载:唐代末年,余氏先祖为避黄巢之乱,从遂安迁到开化。到南宋建炎二年,余氏从开化回迁遂安十二都大屋基。及至元代,再迁居此地,居余家畈东边。
古代三十亩为一畹,傍畈建村,林木葱郁,颇有别墅,故名畹墅畈。
余氏搬来此地迄今已有680年。
思成堂建于1550年左右,由余文发和余文积两兄弟领衔率众建成。
我到思成堂时,天色将暗。
走进去,四合院形制的老家厅在暮色中带着旧时气息,扑面而来。
前厅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硬山屋顶,四方磊落。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带着繁复的徽派雕刻,肃穆中也带着鲜活的气息。
老人们在厅里三三两两地走着,抬头看看天井处洒下的天光,微眯着眼。
有老人说,这个厅里最特别的,就是那悬空飞挂的四掖柱,这可是一绝。
我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那边横梁斗拱连接处,赫然只有一截柱子悬空飞挂,而且四面均是如此。
据说这是利用斗拱和穿梁,通过力学原理,巧妙地设计出来的。
这在当地的祠堂家厅中极其少见,所以村民将思成堂称为“严州第一厅”(明代时改建德府为严州府,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府治建德,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
清顺治年间的进士、被誉为“浙中三毛”之一的毛际可,曾受邀撰写堂记。传说他对着思成堂匾额,思索良久。
在堂记里,毛际可提到,“思成”一词出自《诗·商颂》:“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大意是祈求先祖赐我成功的意思。
有趣的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的名字也来源于此,而他曾专门研究过真武殿的悬空柱,和思成堂的可谓异曲同工。
思深才实,思实有信,思信始行,思行乃成。
有所思,思祖先创业的艰难,也思子孙守业的不易。
有所成
岁月流转,思成堂陪伴一代代村里的余氏族人生息繁衍。
上世纪50年代,思成堂的后殿被拆除,建成了一所学校。
有老人说,自己还在学校里读过书。
如今,在思成堂后面,当时建成的学校还在,打扫得很干净,但已经没有学生,黑板上空无一字。
但当年,很多余家人,就是在这学校的琅琅书声里,学成毕业,走出村子,或者,若干年后再回来。
1997年,思成堂险些被拆掉贩卖,余氏族人奋力保护才得幸存。
2011年,思成堂大修。老人们看着厅堂慢慢恢复成他们儿时眼中的样子,思绪万千。
修的是家厅,修的也是人心。
余氏家训的第二条,就是修身,修致诚正。正己修身,方有所成。
庭院里的两株铁树,长得繁盛苍翠。
有同行的老人笑笑,说,看,当年我亲手种下的,很多年了,如今我也老了。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东晋桓温的感慨,桓温的老家就在距此不远的安徽。
有所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割舍掉一半建成学校的思成堂,看着族人们成才,想来也不会意难平。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淳安县汾口镇
联合出品
记录一镇一村的文化根脉
【之前,我们都记录了什么】
汾口寻根1|红色鲁村:一中堂里来了红军
汾口寻根|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