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路-中北路,是武昌区全力打造的“金融主轴”,也是全国碳金融集聚区所在。
在中北路的青鱼嘴,有一栋33层的碳汇大厦。这里是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功能平台——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的“主场”。
13日,记者探访了这处刚刚装修完毕的碳汇大厦登记结算大厅。
“哇,太漂亮了。好惊艳。”进入3楼,迎面一面巨幅浮雕墙上,分列着黄鹤楼、省博物馆、武汉大学牌坊等十多个武汉地标建筑。蓝天下,白云悠然,远处山岗上,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偶尔有鸟儿飞掠而过……工作人员陈曦向记者介绍,“你看到的这些动图,是用4个投影仪投射在墙上的。它想呈现的主题是,全社会都在共同努力减排二氧化碳,其目的和意义就是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迈步往前,就是一个巨大的“碳寻之门”。站在“碳寻之门”处,正前方是一面巨幅LED显示屏,可以滚动播放相应的公益宣传片,以及碳交易行情。
据介绍,这面显示屏是由6块纵向排列的LED组合屏,长18米、高5.4米,按32:9的长宽比来设计,视角冲击力很强。
另外,它们通过顶部装设的特殊小机关,通过吊轨‘悬挂’起来,每片都能够自由开合,并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画面构图。
更特别的是,这6片显示屏平移到两侧后,正面就形成一大片“空档”,没有墙体的阻隔,整个大厅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阳台”,外面的自然光照进来,让大楼充满活泼生机。这样的设计在武汉还不多见。
穿过一个廊道,进入碳排放权登记结算大厅,一侧摆放着一溜的沙发和矮桌,可供前来办事人员休憩;另一侧的4个工位,分别负责账户、登记、结算、信息等碳业务。
这里装设了庞大的数据库,可以与上海、北京等地的相关碳数据进行交互,实地传输、计算、存储相应的碳资产大数据,共同组成全国碳市场的“最强大脑”,以及全国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从这里,一扇面向全国的“碳寻之门”正在迎着阳光次第打开。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梁爽 通讯员吕露 李书颖)
【编辑:汪宇瑾】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