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因何被誉为“京华第一枝”

近日,京城的蜡梅花已悄然盛开,给乍暖还寒的春日添上一抹鲜艳的色彩。蜡梅是北京露地早春花木之一,有“京华第一枝”之美誉。因其琼枝玉缀,冻蕊盈秀,风韵独胜,集高洁、秀雅、坚毅、刚强于一身,颇受人们的青睐。元代《燕都游览志》已有京师隆恩寺(位于石景山)“又有一轩,蜡梅一株甚大,江南亦不可多得”的记载。

蜡梅因何被誉为“京华第一枝”
香山卧佛寺蜡梅 户力平 摄

蜡梅称“梅”却非“梅系”

蜡梅和梅花虽然名称相似,却不是同一种植物。蜡梅属于蜡梅科蜡梅属,而梅花属于蔷薇科。只因蜡梅有时与梅花同期开放,且芳香又与“梅”相近,其花色似蜜蜡,故名“蜡梅”,又因其最早可在腊月里盛开而称“腊梅”。

西汉戴圣所编《礼记》曰:“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农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将十二月称“蜡月”。而蜡梅最早开于蜡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也,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蜂蜡故得此名。”而清初学者陈淏(hào)之则在《花镜》中称:“蜡梅俗作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相近,色似蜜腊,且腊月开,故有是名。树不甚大而枝丛。叶如桃,阔而厚,有磬口、荷花、狗英三种。惟圆瓣深黄,形似白梅,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若瓶供一枝,香可盈室。”

在宋朝之前,蜡梅一直被称作“黄梅”,并不为人所关注。后来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黄山谷见黄梅花似蜜蜡,香味浓郁,遂将其称作“蜡梅”。苏东坡在一首咏蜡梅诗中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此诗被广为传诵,于是“蜡梅”之名名噪一时,并被视为花中珍品。

蜡梅的别名很多,因其花开隆冬,花期持久,故有“雪里花”“雪里香”“雪梅”“冬梅”“寒客”“久客”之称;因其花色蜡黄,花香浓郁,故有“黄梅花”“金梅”“香梅”“蜡花”之称;因其开在春寒料峭之时,为百花之先,且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开之时枝干枯瘦,故称“干枝梅”;因其多在立春前后开放,也有“报春花”“迎春花”之称。

据《中国蜡梅》记载:我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165个品种。其中有纯黄、金黄、淡黄、墨黄、紫黄色之分,又有银白、淡白、雪白、黄白色之别。宋代张翊在《花经》中把切花植物按九品九命分成九等,最佳者为一品九命,次为二品九命,以此类推。其中蜡梅为一品九命的花木,与兰、梅、牡丹、水仙等名花齐名。

北京栽植蜡梅始于何时,未见史籍的确切记载,而元代《燕都游览志》已有京师隆恩寺(位于石景山)“又有一轩,蜡梅一株甚大,江南亦不可多得”的记载。明清时期在京城西南的丰台黄土岗一带已多有栽植,大多在暖洞子(简易温室)内繁殖,每至初春时节,含苞欲放之时,被送到京城的花局(花店)出售,或送至宫中,为帝后们所观赏。

“京城蜡梅之冠”在香山

在香山卧佛寺天王殿前,有一棵古蜡梅,其种植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据传栽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另传,植于元代或清雍正年间),为“京城蜡梅之冠”。它曾经一度枯萎,而后又发出新芽,长势茂盛,所以又被称为“二度梅”。

据传,曹雪芹《红楼梦》中写怡红院的海棠枯萎了一年,忽又于次年重新开花,招致贾母等来宴赏,就是取自卧佛寺“二度梅”的素材。有学者认为,曹雪芹晚年曾在卧佛寺附近居住,并创作了《红楼梦》,书中这一故事情节或许是受卧佛寺“梅开二度”的启发而创作的。

卧佛寺古蜡梅,数十枝干在方圆不到一米的地方破土而出,高达三四米,一般是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开花。最早的花期曾在12月份,即农历的腊月,可谓名符其实的“腊梅”。花开时,花瓣儿外层为黄色,内层淡紫,香味很浓,植物学上称为“九英梅”,若有幸踏着皑皑白雪来观赏,可见金黄的蜡梅花在白雪青松的辉映下,芬芳吐艳,分外妖娆。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蜡梅花。相传,有一年的腊月,他驻跸清漪园(今颐和园)。刚住了几日,便有人上奏,说京西十方普觉寺(卧佛寺)的蜡梅花开了。乾隆极为高兴,在这隆冬时节能观赏到鲜花绽放,实为一大雅事,于是亲赴卧佛寺探梅。当他来到卧佛寺时,寺内的住持已在山门殿前接驾。在其引导下,乾隆皇帝直奔天王殿前,但见一丛蜡梅,开着清一色的黄花。那小小的花朵鲜嫩而娇艳,与枯黄的树叶相比显得那样的娇美。乾隆皇帝禁不住贴近树枝,轻轻地闻着那蜡梅花散发的阵阵幽香,不由得吟道:“馥郁清新一树黅(jīn),早呈妍色二月香。”随行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回应:“枝横俊秀百年盛,娇柔奇韵万蕊芳。”君臣之唱和,将蜡梅娇艳的花色,浓郁的芳香,赞美得淋漓尽致。

卧佛寺蜡梅与众不同,它不仅仅是京城开放最早的室外花卉,还在于它在佛殿前沐浴年代流逝的风风雨雨,越发地虬枝刚劲,花香缭绕。那包含着禅意的花香里似乎有一切皆空的了然。它映衬着殿宇的红墙和香火的炉龛(kān),让人禁不住抚今追昔。

百岁古蜡梅寻踪

北京各景区多有蜡梅栽植,但百年以上的古蜡梅极少,除了香山卧佛寺外,上方山、北海和外交学院内也存有几株。

上方山位于房山区中部,古称大房山,西晋时称广阳山,也称六聘山,后因山顶顶部平坦似桌状,故称上方山,系太行山支脉,以奇峰、异洞、七十二茅庵著称。尤其是散生于庙宇前后的古树,颇为知名。《上方山志》有“春疎梅香晚岁当门集翠庭”的记载,其中的“春疎梅香”,即寺内的古蜡梅。

据《房山文史》记载:上方山有两丛古蜡梅,树龄在350年左右,是北京极为古老的蜡梅,生长于松蓬庵院。清代文学家法式善和清朝大臣查礼在游览上方山的诗句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它。旧时,北方的蜡梅极少,所以上方山上的蜡梅十分珍贵。

查礼,顺天府宛平(今北京)人,既是清朝大臣,也是知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擅诗文,善画梅。据传乾隆年间,当他得知上方山有蜡梅盛开时,特意寻游至此。当来到松蓬庵院那株绽放的蜡梅前,正有瑞雪纷纷而至,尽兴观花,遂速绘多幅,乐而忘返。

北海公园永安寺内有一座清幽的小院,其正殿为静憩轩,是皇帝登山时休憩之所。院内有两棵古蜡梅,系蜡梅之精品——红心蜡梅。植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年间扩建北海时,在琼华岛及北岸栽植大量花木,其中有桑、槐、牡丹、蜡梅等。静憩轩的蜡梅疑为此时栽植。

据传,北海的蜡梅是清乾隆年间许州(今河南许昌)知州甄汝舟所进奉。

甄汝舟,字济川,顺天府大兴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其因才能出众被提拔,乾隆七年(1742年)任许州知州。

许州东邻鄢陵县(时属开封府),以蜡梅知名,尤以红心蜡梅、素心蜡梅为上品,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有“花都”“花县”之称。古代鄢陵蜡梅因名贵而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贵族,又有“天下第一花”之美誉。清代乾隆年间,鄢陵蜡梅每岁末运至京师,单株价白银六两,达官贵人多将其作为礼品互赠。

甄汝舟久闻乾隆皇帝颇爱蜡梅,到许州任职的第三年,特意到鄢陵精挑细选了20株红心蜡梅和素心蜡梅幼苗,令人精心养护,于晋京面圣(述职)时,进奉给乾隆皇帝,遂被栽植于西苑(今北海)。其中两株红心蜡梅被植于永安寺内的静憩轩,每至初春蜡梅绽放时,乾隆便到此赏梅。

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的外交学院主楼西侧,有一株古蜡梅,树冠南北10米、东西8米、树干地径0.93米,冠形匀称、枝条健壮、盘根古雅,长势良好,是北京地区难得一见的化石级老桩蜡梅。经林业专家考察,从树桩上看,这株蜡梅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据久居阜成门外的老人介绍,清代这里是一座关帝庙(另传为火神庙),民国时废弃,逐渐成为居民区。1956年在此建成外交学院。这株古蜡梅疑为寺院遗存古木,因处于高校内,所以不大为人所知。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户力平

流程编辑:u029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52 字。

转载请注明: 蜡梅因何被誉为“京华第一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