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白沙古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距丽江市区12公里。不同于那些早期发展起来的古镇酒吧林立或是商业化浓重的现状,走进白沙古镇,仿佛闯入了纳西人的后花园,祥和平静,一切都不着急。近年来,白沙古镇凭借特有的慢节奏,成为游客和手工匠人心中的"白月光"。
丽江白沙
都市条形码记者:“这里是丽江白沙古镇的核心区,在核心区外围,当地居民还保留着农耕文化。走在核心区内,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扎染、制铜以及纳西文化。走在路上的人群,除了游客以外更多的是提着调料品、蔬菜,穿着纳西服装的当地居民。一些老人坐在自家院落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天,说着我听不懂的民族话。”
广州游客:“因为我比较不喜欢商业的地方,我会挑这种比较保留原始文化。”
福建游客:“这边就更古朴原始一些,相比下来,我比较喜欢白沙这种感觉,也能看到当地居民在这边生活的原始气息。”
白沙凭借特有的慢节奏开发,不仅成功吸引了大批中高端游客,也留住了很多传统艺人的心。
纳西族传统制铜技艺非物质文化第六代传承人 和善均:“古城里面确实客人太多,做生意的话特别好,只是要传承这门手艺的话,相互出现了一点矛盾。”
和善均,纳西族传统制铜技艺非物质文化第六代传承人,出生在丽江白沙乡结尾村的铜艺世家。2001年,丽江政府扶持手工匠人,和善均将制铜工作室搬到了丽江大研古镇。可是随着大研古镇的商业环境越发成熟,游客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热闹,熙攘的交易氛围,打破了和善均潜心手艺的环境。2005年,带着"尊重手艺 传承第一"的信念,和善均又将铜铺子搬回了白沙老宅,建起了打铜博物馆,持续至今。
纳西族传统制铜技艺非物质文化第六代传承人 和善均:“平常除了带徒弟以外,还要给一些小学的初中的高中大学生不等,做一些体验,类似于研学之类的,让他们了解纳西的各个文化。”
土生土长的白沙人,回到了纳西文化发源地的白沙,将纳西文化保留在了最初的位置。
白沙村总支书记 木山:“我们村单单是我们的农户是有428户,有1678人,然后在我们这儿的退离休,生活在这边的乡亲,也就差不多就是1800到1900左右。”
和四琴,是白沙古镇烹制传统杂锅菜的纳西人。
和四琴:“本身是自己家的老房子,小庭院是自己住的,本身房子可以住人,院子可以做生意,我们就打算自己做。”
18年前,和四琴考虑到婚后照顾家庭,便从丽江城区搬回白沙,并打造了这个纳西美食体验小院。土生土长的纳西族姑娘做菜一流,纳西杂锅菜味道纯正;小院里,和四琴古稀之年的父母,穿着纳西服装,坐在为数不多的空座上,静静地看着熙攘的游客们。和四琴和丈夫忙碌于几平米的厨房间,恍惚间竟分不清,这是一户人家,还是一间餐馆。一锅纳西杂锅菜融汇的,是白沙古镇缓慢悠长的时光。
白沙村总支书记 木山:“我们的原住居民全部都生活在这个古镇里,所以我们很多纳西族的传统文化都保存得相当好,然后的话我们这儿还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因为我们这个古镇也发展得不快嘛,所以的话有好多的农耕文化还在。你要出去走走,也就是我们的田园风光那些,也是保存得很好的。”
没赶上早期旅游业繁荣下的商业开发,也成就了白沙古镇如今的独树一帜,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在融入大滇西环线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一方面加大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扶持民族民间手工艺发展,另一方面软性融入现代服务,让白沙成为留得住时间的古镇景区。
和四琴:“现在对于乱建房子,都已经控制起来了,而且环境保护得比较好,所以那种商业气氛是不会改造出来了,我们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白沙。”
旅行的意义不止在山水,也在人文。在大滇西环线建设过程中不断强调,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文关怀、突出设计感的旅游目的地。感受不同于城市的生活节奏、生活理念、生活状态,是游客们对云南的期待。到底,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如何平衡、如何发展?白沙的悠然也许是一种答案。
记者:左杭佼 马宁 郭威 赵文翰
编辑:冬至
【来源:YNTV2都市条形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