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四塔之广惠寺华塔梁思成称它海内孤例,团长因保护它而牺牲
是什么会让各位客官关注我,是爱,点点关注吧,小编先行谢过啦。下面文章就要切入正题,小伙伴们你们期待吗?不知道这样说小编会不会挨打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77篇:正定广惠寺华塔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寻访时间:2020年9月18日前两年正定的这些小景点大多免费,我也算是“蹭”了不少,不过如今红利期已过,只得掏银子购票进入。广惠寺与天宁寺情况相若,都是仅存一座孤塔,院子极小,进门半眼就能看得到头。说起来门票15元其实有点小贵,如果不是特讲究的,搁院墙外也能看,毕竟精“华”都在上面那层,在哪都是能一览无遗的。据《正定县志》载,正定广惠寺或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亦有补注称乾隆来此时考证出实建于隋),但于塔则语焉不详。考虑到华塔这种形式是宋代开始出现,流行并发展于辽金,广惠寺华塔的实际年份无疑比寺晚些。后来文物工作者在塔第一层内壁发现金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年)墨迹,再结合塔的形制判断,广惠寺华塔的年份最终断代为金。由于这种塔的塔顶丰满,犹如花瓣,人们又常把华塔称为花塔。不过这种说法可能只是流于表象,有学者认为,华塔的显著特征是在其雕饰,而这些雕饰是为表现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故而因华严宗而有华塔之名。若如此说来,当年的广惠寺,便应是华严宗的一座寺庙了。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但算不上其中最显赫的,不过乾隆爷倒是挺喜欢这里,曾经三度临幸赋诗。旧时正定城最繁华的地段,乃是大十字那一带,地处南门附近的广惠寺,其实已是挺偏僻。按梁思成先生1933年所著《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的描述,这里可谓名副其实的城乡结合部,而且在清末便已毁废。当时的华塔塔基损毁已很严重,但广惠寺尚有小殿三间,如今这些小殿也没了,仅在华塔南北不远各有一座佛殿遗址,大概是旧时的前殿和地藏殿。广惠寺华塔的建筑结构极为独特,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海内孤例”。这并非夸大其词,如今存世的华塔本极少,有人盘点仅有十余座,其实也不唯广惠寺,它们中的每一座都有些独一无二的特征。当然广惠寺华塔也确实有些更独特的地方,比如在其底座四角各有一座六角形亭状小塔,与主塔交相辉映,这种“组合塔”的形制使塔底部显得很大且厚实,整体的感觉颇有些神似火箭发射台。正定文物古迹众多,但也仅有广惠寺华塔与大佛寺是1961年的首批国保,足见其“江湖地位”在四塔中也是傲视同侪的。如今在塔院的西北角,还有一座赵生明烈士纪念碑,它是广惠寺华塔一段沧桑往事的见证。1947年8月正定第二次解放之际,敌军头目赵子云率还乡团残部溃入广惠寺,凭借华塔为制高点负隅顽抗。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四纵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的赵生明是现场最高指挥员,为了尽量保护这一珍贵的文物,赵生明命令不能使用炮轰,以轻武器进攻的解放军战士伤亡严重,赵生明也不幸中弹牺牲。我找到了两张历史照片,下图左边那张是三、四十年代正定沦陷时所摄,照片中依稀还能看到两个鬼子,此时的华塔虽损坏较重,整体还是很丰满的,与梁思成先生拍摄的相若。中间那张则是解放后所摄,此时的华塔变成一个清矍的“瘦子”,底座和四个小塔已然消失,若非上端显著的特征,一时竟让人不太敢认了。我想,华塔的这个改变,或许还是那场战争给它带来的创伤吧。不知是否是技术或资金不到位的缘故,最早跻身国保的广惠寺华塔,却是四塔中最晚得到修复的一个。这次修复于1994年开工,距其被评为国保已有三十多年了,除了主塔,底座和四角小塔这些基本算是复建,故而难度颇大,工程历时近五年方完成。除了稍显“新意”和细节上的些许不同之外,我觉得修成这样倒也颇不易了。若从外形来说,正定四塔我最喜欢的是临济寺澄灵塔。当然这只是出自个人审美,我似乎是更喜欢这种标志的、清矍的款型,而对华塔这种非主流的一直不太有感。此际抬头仰望,在碧蓝天空的映衬下,华塔宛如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我忽然觉得它也还挺美的。前文链接: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河北元氏封龙山石窟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正定天宁寺凌霄塔静思斋 于岳2020年9月22日有底蕴、有干货、有价值、可信赖的历史文物游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1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