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自东汉以来只有“草圣”之美誉,而无篆圣、隶圣、楷圣、行圣。
草书是“写意精灵”,灵动通透、无拘无束,是心境豁达的体现,是奋力一搏的挣扎,是疯癫的代名词,是无数书法家追求的极致,每一个热衷于草书的人,都是偏执的代名词。
但草书不仅需要深厚的积累,还需要卓越的天资,所以凭借草书出名的人少之又少--唐朝的张旭是最神的一个。
《肚痛帖》高41厘米,宽34厘米。真迹不传,有宋刻本,明代重刻,现在西安碑林。全帖六行30字,是张旭肚痛时自诊的一份医案
张旭的草书夸张至极,引人入胜,不知道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才能描述他的存在。说他是神仙,他又很接地气,爱喝酒爱看美女甚至围观吵架也不亦乐乎。说他俗气,他又语出惊人,书法冠绝天下,朋友圈都是文化大佬。他跟李白、贺知章交情甚笃,经常参加各种酒会,喝得酩酊大醉,手舞足蹈,俗称发酒疯。
李白发酒疯的时候就舞剑、写诗,张旭喜欢酒后写字,有时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飘逸如仙,人送给他一个“张颠”的雅号。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并称为 “艺坛三绝”,是唐朝最著名的特产。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现存唯一真迹
亲历了武则天时期的风云激荡,张旭身上的唐人风骨愈发豪放不羁:看到不爽的事情就骂;有人生病,他会痛苦、担心;观赏花鸟虫鱼,他会欢呼雀跃;仰望日月星辰,他会错愣恍惚……不喝酒的时候,他就喜欢到处游玩:看公主和挑夫争夺道路,他联想到了笔法的走势;看到公孙大娘跳舞,他又感悟到了草书的真谛……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笔书。入海为鲲,上天为鹏,张旭就是这么一位能够变化自如的行为艺术家。
活着就能封神的人其实不多,张旭就是其一。当时人只要得到他的片纸只字都会视若珍藏。他当官时,有人屡次告状,仅仅是因为太喜欢他的书法,想把他写的判决词收藏起来。
《郎官石柱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楷书。原石已佚,传世仅王世贞藏“宋拓孤本”,拓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初入长安的杜甫对他推崇备至,他将张旭列为“饮中八仙”,特意写诗句夸赞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死后,杜甫西入蜀地,见其遗墨,满怀感伤地创作了《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写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颜真卿,两度辞官,只为了向他学习书法,寻求突破。与张旭齐名的怀素没有机会向张旭请教,但却向颜的弟子邬彤和颜真卿学习,不仅掌握了张旭书法的精髓,还得到二人的赏识。此后,“颠张醉素”的名号响彻至今。
历史上的张旭教出了颜真卿,颜真卿则是怀素、柳公权的老师,苏轼、米芾初学的时候也都是颜体,可见张旭的影响力是多么强大。
怀素《自叙帖》部分内容: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在很多人看来,草书笔走龙蛇,不拘一格,与楷书、隶书差别巨大,识别草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并非如此!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草书虽然难写,难认,但并非乱画一通,而是有严格的法度、规律。俗话说:“草书脱了体,神仙也认不得”。人们将一些约定俗成的汉字符号化,如草头变成两点一横,三点水成了一挑等,不是随意创造的。此外,汉字的省略也是有传承的,所以,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草书也容易识别。
王羲之曾写过一个《草诀歌》。其中讲到:“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长短分知去,微茫看每安”以及“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等二百余句口诀,汇集了近千字的草法。张旭虽为圣,但依然要遵循这些规律。
所谓神祗[zhī],大概就是最完美的存在,“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完全可以媲美神祗,所以,张旭虽然疯癫,但有底气。后人论及唐人的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独对张旭赞叹不已,这才是书法史上唯一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