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云铺景区位于莱芜、博山、章丘交界处。景区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区内森林覆盖率达65%,海拔84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该区域内有5个古村落,分别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共有农户815户、人口2800人。因春秋战国以来,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古商道,现存有比秦长城还早400年的古齐长城遗址,有黄石关、风门道关等重要关口。5个古村落均沿齐长城一线分布,所以称之为“一线连五村”。其中卧云铺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中法山、逯家岭等2个村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
下法山:据《王氏族谱》记载,明嘉靖年间王姓建村,原名下刷干,1953年改称下法山,有王、穆、李三大姓。村内古建筑是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垒砌,麦秸盖顶,因当地石头多为“黄石”,房屋颜色呈现独有的浅黄色。村中古屋200多座、辘轳古井3眼、古碾4盘、康熙乾隆时期古碑4块,有6种形态的拴马石。明清古商道穿过村中心。据传,古官道为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来往的重要商道,秦统一六国后成为官道加商道,直到解放前,这条商道一直是淄博陶瓷通往淄西地区的重要路径。官屋就是官家驿员暂住休息的地方,后来成为过往客商的“旅馆”。
中法山:中法山村位于齐长城以南,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村里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其中吴氏中医大院,历代相传,采用二郎担山式设计,匠心独特,别具一格。后院500多年的文冠果,证明了吴氏中医的辉煌历史。
上法山:地处齐长城脚下,传说齐长城霹雳尖至黄石关段的姜姓守将及其后人在此定居,逐渐成村。该村因“槐抱榆”古树而远近闻名。村内有古石屋院落200余座,唐井4眼,其中最具特色的李家大院是一座二层石头建筑,飞檐翘角,精致壮观,相传是民国初年骨科大夫李奉章所建。
卧云铺:位于摩云山脚下,因地势高,常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故名“卧云铺”。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国际美丽乡村和山东省旅游特色村。该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自古“一山分齐鲁”,如今“边界连三地”(莱芜、章丘、博山),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既有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烽火台、风门道关等遗址,也有宏伟壮观、依山而建的明清万亩高山梯田。村中有石屋院落200余座,原始古老,建造独特,别具一格。全村有“闫、刘、王、张、李、苏、吴”7大姓氏族群,每一族各有一大院、一眼井、一盘碾,各氏族之间和睦共处。
逯家岭:海拔650米左右,为茶业口镇境内最高的村庄,村南边为陡峭的悬崖,房舍建在悬崖边上,所以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当地村民有句俗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据《逯氏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顶上,故名逯家岭。由于交通不便,民居大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村内的300余座石房,绝大部分修建于明末清初。 (新时报记者时玉田整理 由茶业口镇政府提供资料)
原标题:卧云铺景区——千年古村落,今朝被唤醒
值班主任:高原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