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的北京地图截图,图中可以看到天坛、先农坛以及天坛火车站。
铺开一份1903年出版的北京地图,我们能发现一个细节:天坛附近有一座火车站。没错,这里短暂存在过一座火车站,它是积贫积弱的中国遭受外辱的实证之一。
事情还得从庚子事变说起。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吓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辞庙。随后,联军对北京实施分区占领,其中英军司令部设于天坛内。
为了方便运输军事物资和转运士兵,英军决定将京津铁路延伸到城墙之内。当时,这条铁路的终点——马家堡站位于永定门之外,已被义和团烧毁。
于是,在未经清廷同意的情况下,英军擅自挖开永定门西侧的城墙,将京津铁路引入,经先农坛东墙根,越过北京中轴线,一直铺筑到天坛西门之外,并在此设置车站。时人称之为北京火车站,也称天坛火车站。它是北京城内第一座近代化火车站。
1900年,正在建设中的天坛火车站。
1900年,工人正在修筑天坛火车站轨道。
天坛火车站建设早期的工地,远处为永定门城楼。据枫影斜渡、韩立恒、罗少东等老照片研究者分析,从车厢尾部的挂钩、轮毂等信息可以判断图中为火车车厢,当时的货运车厢已是铁轮,没有铁轨无法运行,图中看不到完善的铁轨,车厢应该是在较短的临时铁轨上行驶,车厢里的青壮年可能是参与铁路施工的中国工人。
天坛是庄严的皇家祭坛,紧邻中轴线御道,在这里设车站自然遭到清廷的反对。此前铁路止步于马家堡,未能修到城内,就是因清廷担心喷出滚滚浓烟的火车穿墙入城,破坏风水,伤害“龙脉”。不过,彼时的局势下,反对之声虚弱无力,英军根本不予理会。
这座火车站除了用作联军军事运输,也向民众开放。据《申报》报道,天坛火车站于1900年12月19日建成投用,“华洋民人咸准附坐,每人收车价洋银三元五角,数日后复减去五角,只取三元”。京津之间民用火车开行情况为:“由京至津每日开车一次,早七句钟(几句钟,“几点钟”的旧称)开行,傍晚四五句钟可到;由津至京每日开车一次,午前十句钟开行,晚八九句钟可到。”由此可见,当时往返京津单程耗时超过9小时。相比而言,联军的军运专列只需5个多小时。
天坛火车站站牌
铁路公司办公室
守卫天坛火车站的英军士兵,镜头正对天坛祈谷坛门。
仓促之下建成的天坛火车站,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庚子年间,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指挥军队侵犯山海关、保定以及山西,并以强硬态度迫使清廷接受4.5亿两白银的赔偿要求。随后,他于1901年6月3日启程回国。出发之时,他自述,走出皇城、内城,“以至天坛旁边之大场,该处即为车站所在之地”,各国军队、使节以及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派出的代表到车站送行。
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后,德国要求清廷表达歉意。就在瓦德西离去两天后,身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任命年仅18岁的醇亲王载沣为专使,赴德向侵略者致歉。他的行程,由天坛火车站开始,也以回到天坛火车站而结束。讽刺的是,载沣归国抵京那天,车站非常热闹,清廷的王公大臣、德军及军乐队都前来迎接,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仿佛载沣完成了一件无比光彩荣耀的使命,足见清政府的衰弱和中国人所承受的屈辱。
1900年,京津铁路穿越永定门西侧豁口入城,一直铺筑到天坛西门之外,并在此设置车站。
1900年,满载英印军队的火车穿过永定门西侧豁口,驶向天坛火车站。
1900年,永定门西侧城墙豁口(城内视角)
人们在永定门豁口外护城河边洗菜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根据约定,联军除少部分留守使馆区外,于当月17日全部撤退。撤退的军队均由天坛火车站启程、经天津坐船回国。在他们撤退前夕,京城百姓看到这样一幕:“八月初旬起,连日各国联军运物至天坛外附火车赴天津,辚辚之声昼夜不绝”。日军因为“器物”实在太多,商请清廷外务部调拨360辆大车。外务部无从着手,只好请仓场侍郎协助,暂停漕米入仓五日,将运粮大车借给日军使用。联军日夜运走的物资,都是在京城从宫廷园囿、衙门库房、王公府邸、商铺民宅抢劫掳掠而来。据统计,仅英军占据的天坛,就丢失各类祭器1148件。
火车抵达天坛站
联军官员抵达天坛火车站。
停在天坛站的列车。
联军撤尽,清廷立即接管了天坛火车站。车站喧闹嘈杂,设在天坛之侧与礼制不合,只是由于漕粮运输的关系,权且继续使用。几乎与此同时,前门东火车站也竣工投用。
原来,天坛火车站距离东交民巷有一定距离,联军对于客货运输仍感不便,主张将京津铁路继续北延进入内城。经与清廷协商,确定路线为:“由永定门迤东入城,自城东南隅绕赴东便门角楼,顺城垣西至前门外东月墙车站。”联军撤退之际,前门东站的建设已进入尾声。
1903年初,天坛火车站附近各国设立的数十座仓库陆续拆除。据《申报》5月15日报道:“永定门西城垣缺处所置铁轨尽行撤去,货物入城改由永定门东城缺转运至正阳门东城根。刻下京津铁路码头卸载不复至天坛门首矣。”运行了两年半之后,天坛火车站及相关铁轨全部拆除,永定门西侧城墙豁口填补如初。从此,天坛火车站消失在北京地图上。
供图/张永炳、高一丁、陶然野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