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新华社南宁4月22日电(记者林凡诗、胡佳丽)四月,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保护站春意正浓。清晨,几缕阳光透过叶缝洒落在地上,阵阵山风仍带着些许寒气,熟睡了5个月的鳄蜥,缓缓爬出人工模拟的冬眠“洞穴”。

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保护站站长黄荣。

  鳄蜥是一种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又似鳄鱼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自第四冰川纪末期就存在于华南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在河口保护站,站长黄荣与5名站里的同事,都是这些鳄蜥的“奶爸”。“这些刚结束冬眠的鳄蜥,还在‘犯懒’。”说话间黄荣揭开养殖池的防鸟网,记者看到几只鳄蜥趴在池中的树枝上,一动不动,只看到肚皮在一鼓一鼓地呼吸,还有几只鳄蜥将身体浸在水里,露出头部。在另一个小型保育池里,十多只鳄蜥宝宝簇成一团,它们的头顶都有一块三角黄斑,黄荣说,这是鳄蜥小宝宝新生的标记,“它们还没有满月,有些娇气,喂食稍有不慎就难以存活。”

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瑶山地区,大部分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覆盖率96.1%,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由于鳄蜥种群数量稀少,人工繁育成为维持鳄蜥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了保护鳄蜥的野外种群和栖息地,在鳄蜥分布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河口保护站承担了大瑶山保护区内鳄蜥的人工繁育任务。

  “鳄蜥胆小又娇气,照顾它们可是要费很大工夫。”黄荣说,鳄蜥对生活环境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人工繁育鳄蜥需要模拟他们的原生环境,“它们喜欢生活在溪沟等有水的地方,我们特意将山泉水引入池中,但水位不能太高,它们的皮肤很脆弱,要保持环境清洁,否则容易生皮肤病……”黄荣与记者念叨着养殖鳄蜥的“能与不能”,滔滔不绝。

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照顾这些鳄蜥成为黄荣与保护站同事们日常工作重要部分,每天早晚,黄荣与同事们都要来查看鳄蜥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记录。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如今河口保护站人工繁育有近百只鳄蜥,近几年每年新增的人工繁育鳄蜥数量都在20只以上。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鼋、鳄蜥、蟒蛇、熊狸、云豹、林麝和金斑喙凤蝶7种,还有银杉、瑶山苣苔、南方红豆杉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金秀瑶族自治县副县长赵德乾介绍,近年来,金秀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少当地群众加入生态保护队伍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大瑶山孕育出的‘宝贝’越来越多,除了朝夕相处的鳄蜥,我在巡护路上也碰到了越来越多的动物。”黄荣点开手机中的智慧巡护软件,准备和同事又一次开启与瑶山“精灵”的邂逅之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19 字。

转载请注明: 人间四月天,与大瑶山“精灵”撞个满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