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文旅新地标·盐道遗珠②
艾叶古镇:盐运古道第一滩(下)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行走在至今保存完好的水陆路盐运石滩、船槽、堰闸、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触摸着古镇上斑剥的墙面、黛青的盖瓦,仿古的人行道和街灯,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了旧时的艾叶古镇。
一条水路,通达半个中国
千年盐业生产与水陆盐运枢纽为小镇留下了传统井盐生产工业建筑群、盐业商贸建筑群和民居宅院、古寺庙宇、东汉崖墓等众多历史古迹。
古镇正街、横街建筑属清末明初和清朝中期建筑,尤以四海井民居和盐运古道“横街子”最有特色,是依旭水河和沱滩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属川南特有的穿斗式建筑群落,正街多为川南民居特色,主要以商业贸易产业为主导产业。
古镇核心风景区,由三街一河及百里旭水河深水沱湾等景点组成,方圆13公顷,平均海拔340米,气候宜人,植被茂盛。古镇主要街巷、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格局,依沱滩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呈现川南民居小青瓦、穿斗木构架风貌和环境,景区内存有多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其中有古道横街、盐运第一滩、盐运码头、梯级水道第一堰、平康古桥、大槽口、四海井、胡家大院、天宫堂、阳兴庙、汉墓群等遗址、遗迹。2009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
如今,穿行其中,触摸着古镇上斑驳的墙面、黛青的盖瓦,仿古的人行道和街灯,追忆当年盐业生产、运输盛况,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了旧时的艾叶古镇。
艾叶镇有建于北宋的佛教寺庙天池寺,有沙塘半岛、五皇洞瀑布等自然景观,北环路沿五皇洞瀑布、古盐井金流井、至恒大花园一线,已规划打造以盐文化为载体的旅游项目,作为大公井古盐文化景区规划的重要组团部分。
艾叶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盐运古道第一滩列入省级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艾叶镇,不能不提到著名的运盐埠头——“艾叶滩”。
艾叶滩,是旭水河中一长约160多米,宽50余米的巨大石碛滩,它是旭水河—釜溪河上第一大石滩。旭水河发源于荣县大尖山,在大安区双河口与威远河交汇而为釜溪河。旭水河从荣县迤逦到艾叶,形成滩急水湍的艾叶滩。蜿蜒的旭水河先向北、再向南,在滩下转了一个近乎九十度的弯,撒着腿儿直奔贡井而去,人们叫这个最大的弯为“沱湾”。
艾叶滩水流湍急,沱湾宽阔垂直。艾叶滩和沱湾阻碍着上下行驶的船只,成为一道天然的险阻。
地处古镇核心区的盐运古道第一滩,占地面积6000平米,北邻旭水河深水沱湾,是现存古运盐水道的起点,也是自贡“八里秦淮”风光的起点;西接始建于1802年的平康古桥和横街古道,连接古镇主街,使艾叶镇成典型的“T”字形川南古镇,是历史上水陆交通枢纽,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
周边保存完好的古盐运码头和旭水河沿河岸千年盐业井灶遗址、盐工民宅分布甚多。
艾叶滩滔滔流去,波涛汹涌,在石碛上奔泻翻腾,击出万股水流,如银蛇飞腾,壮观无比,这便是艾叶滩船槽至沱江的古盐道起运码头。
它以自己的洪荒之力,日夜讲述着它的前世今生。清康熙三十五年,官署曾经沿旭水河石碛滩上开凿船槽—大槽口,其宽仅可容一船经过,以利行船,不再盘滩卸装,已批准为省级自然与文化遗产。
清光绪三十年(1903年)富荣场设堰工局,于旭水河贡井段建重滩、艾叶、平桥、中桥、五皇洞五座堰闸,并下延至雷公滩、自流井老新桥处共七座,层层截流,提高水位,“节节墕流,水鸣如瀑”,呈梯级节节接力转运货物,这一梯级盐运水利工程系列,比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还早11年建成,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了。
文献记载,这条水路经自井釜溪河至富顺入沱江,北上溯流输盐至蜀中各地,南下顺水入长江,输云、贵、湘、鄂诸地。
一条水路,竟天女散花般通达半个中国,国内罕见。
历史文化名镇的诸多魅力
如今,艾叶镇盐业生产历史重镇的风貌虽然大多消逝,但东源井、金流井等少量生产实景尚存,水路陆路盐运的石滩、船槽、堰闸、古驿道、古桥、古转盐码头等基本完好,片区街巷、民居保持着传统的建筑格局。此外,在该镇境内还有艾叶滩坝、堰闸、大桥、码头,东源井,天池寺,蛮子洞(汉代石穴墓葬群),天宫堂,黄宜堂,辛亥年碉堡群,抗战防空阵地等多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遗址、遗迹等。
作为川南文旅热门景地,许多外地人一提起艾叶古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家出名的一道美食艾叶鸡脚,去年夏天,我和几位摄友自驾去了一趟艾叶古镇,其中一摄友张玉强是个北方人,他竟从一些很细小的视角去看艾叶古镇,让人吃惊。大伙从他的照片里认识了旭水河畔一个有烟火气的小镇。
我注意到,北方朋友的镜头中,有很多是热闹的早市、长长的小巷、斑驳的铭牌、路旁的摩的师傅,以及无名的小草、模糊的树影……
另外,就是他镜头里的旭水河十分有震撼力。
作为构成艾叶镇大码头的水上大动脉,长约十多公里的公里的旭水河流经此地时,水盈岸丰,波静浪恬,俨然湖泽,被称作“八里秦淮”。两岸树荫蓊郁,绿影婆娑,柳摇水面,竹指清涟,幽雅无比。东北岸有石佛寺、望水观音等四五处寺观道场;西南岸则水埠罗陈,码头凑密,连通长土镇。
当地人说,早年的艾叶滩、旭水河,水质清幽、每至盛夏,滩坝头,妇人槌衣捣练,光腚娃娃活蹦乱跳,扯网的渔夫挽缆歌唱,鹭、鸥与之争食,何其乐哉。清光绪年间,盐商黄敦三的儿子黄滨屿还别出心裁,在河上创设了一种“花船”,载客泛舟于这“八里秦淮”,一时仿行者蜂起,仅艾叶镇便有花船140余只,更使这里凭添雅致风景。
我们下榻的民俗酒店老板说,往年,艾叶滩百船云集,船工号子响遏行云,高亢激越,运输繁忙。当年每天清晨,鸡鸣三声,阳光水墨晕染般渐次铺开,照亮山川大地,河面上浮光跃金,竹筏船只穿梭往来,在河面上留下道道波痕。岸边,传来纤夫的吆喝声;黄昏,艾叶镇码头上停靠的船只竹筏相依成串,长达百米。货运繁忙时节,由于人满为患,镇上客栈都被预订一空。
前不久我看当地新闻说,为了打造文旅地标,艾叶镇正在考虑重新恢复这种“八里秦淮”景致,打造“花船”夜游的旅游娱乐项目。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艾叶古镇的“龚扇”远近有名,龚扇是用竹丝手工编制的团扇,系民间艺术家龚爵五在清光绪年间首创。在1886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创办的宝川局“赛宝”会上,龚扇一举夺魁,选进皇宫,光绪皇帝赐名“宫扇”。
龚扇传承至今已逾百年
龚扇传承至今已逾百年,也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它也成为许多游客的最爱。
近日,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策划的“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中,有很多川渝读者朋友将艾叶古镇推荐为“新地标”(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