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你到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我宁愿醉死在这里,再也不去想那些大海的方向。
出行前我绞尽脑汁在勾画着黔东南的一切,一幕幕的飘过我的眼前,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酒杯,仿佛走到哪里都有酒,走到哪里都有歌舞,走到哪里都有漂亮姑娘欢笑的脸,走到哪里就笑到哪里,我也不知道那些日子为什么那么欢乐,我也不知道那些日子,我向多少个姑娘许下承诺,承诺我还会回来,等着我。多少次梦中,我还能清楚的感觉到,当我的双手,抚摸过姑娘头上的银饰,一阵冰凉,将我惊醒。
今年,还要再去那里,去那些寨子里,去看那些姑娘,去看那些舞蹈,去喝那些酒,就像我曾经无数次在惊醒后都希望重新回到梦中,回到黔东南,回到梦中的深山,心灵的秘境,当走过了沙漠,走过了高山,走过了草原,走过大海,我还是选择重新回来,就像《花房姑娘》中的歌词写的那样,你到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我宁愿醉死在这里,再也不去想那些大海的方向。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千户苗寨:世界最大的苗寨,民族气息古朴浓厚,夕阳时漫步其中,美不胜收。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古老的街道,苗寨梯田~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美食】
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每家每户都少不了酸水坛、醋水坛、腌莱坛、腌鱼坛、腌肉坛等,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菜不烂”等关于酸食的的俗语。黔东南的风味食品有侗乡腌鱼、镇远道菜、凯里酸汤鱼、下司狗肉、下司酸汤鱼、香茅草烧鱼、重安江酸汤鱼、侗家油茶、社饭、从江香猪、三穗麻鸭、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瘪、牛瘪等。除了突出酸味以外,黔味菜肴还讲究蘸水,蘸水调料主要是辣椒、蒜泥、姜末等,辣椒的制作方法不同,蘸水调料的口感也不尽相同,这里面很有讲究。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特色银饰,民族歌舞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苗族飞歌】
苗族飞歌,苗语称为\"HXak Yangt\",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过苗年、划龙舟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要唱飞歌。
飞歌的歌词,每首一般在三十句左右。一首歌中,常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但多数是五字句。曲调有大致固定的谱子,拍节的长短与快慢有大致固定的格式,但有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在一首歌曲中开头较慢,第一句先快后慢,拖音渐高而长,第二句先快后慢,但拖音渐低而长,从第三句或第四句起,开始用中速唱下去,逐渐加快,唱到主要部分时,用快速连唱。高潮唱完之后,用渐慢渐拖音唱一小部分,即接近尾声了。唱到最后一、二句时,拖音渐低而长,飞歌开头一二句,中间接近高潮前的几句,收尾的一二句,一般都有拖音。歌唱者可以尽情拖唱,拖音的长短,凭歌唱人一口气的长短而定。
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挂丁飞歌流行于巴拉河流域,四声微调式民歌,性格刚健,爽朗、热情、奔放。凯棠飞歌主要流行于凯棠、翁项、地午一带,属四声音阶羽调式民歌,用大体相同的一个旋律,两个声部一先一后出现,摹仿式二部重唱、合唱。高音区放在任意延长位置,高昂明亮,开朗激扬。湾水飞歌,流行于清水江以北的湾水、万潮、炉山一带,属四音阶宫调式民歌。旋律进行连续四度、五度大跳,音型贯穿全曲。乐曲终止音低。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森林漫步,欣赏其他地方没有的特有动植物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侗族文化】
侗族大歌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大歌、风雨桥。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夜”之古风,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芦笙舞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侗族大歌历史上分布在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以及榕江县车江、宰麻一带。含今黎平县永从三龙、岩洞、口江、双江、肇兴、水口、龙额,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以及榕江县三宝和宰荡等侗寨。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芦笙舞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关于芦笙舞的起源,苗族有朴素和美妙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地之时,大地一片荒凉。那时,苗族祖先是靠狩猎飞禽走兽作衣食的,为了解决捕获鸟兽的困难,当时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支芦笙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吹跳起来以引诱各类鸟兽。从此,人们每出猎均有所获,于是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而世代相传。这类传说与现今仍流传着众多模拟鸟兽鸣叫和形态的芦笙曲调及舞蹈动作的现象虽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从史料方面进行研讨。
“芦笙舞”(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其中尤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伙子会不会吹芦笙,能不能跳芦笙舞甚至都成为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
芦笙舞,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以男子边吹芦笙边舞蹈为其主要特征。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黔东南特产】
1. 挑花
苗族妇女最擅长的传统工艺。使用在头巾、头帽、衣服上。图形多为小十字、米字、团花、小点花和斜线组套而成,常以桃红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或以黑色作底,用对比强烈的红白线勾出轮廓,再以深红、桃红、黄绿线刺图填充其间。画图紧凑饱满,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2. 芦笙
黔东南盛产芦竹,是制芦笙的原料。最小的芦笙10-15元,一些村寨可以问老乡买到,工艺品商店也有出售。
3.银饰
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银饰,大多为本地男工匠所制,世代相传。图案有人物、鸟兽、花卉等,图形古朴,却又富于想象力,构图对称严谨,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侗族织锦
织锦是贵州侗族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久负盛名。织锦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一般制成锦带用作衣饰佩用。锦带上织有各种几何图案,也有龙凤虫鱼、吉祥字句等,色调浓烈,光彩夺目。也有的仅用黑白两种纱线编织,精密细致、素净雅淡。
5.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78 字。

转载请注明: 黔东南:感受最美的苗侗风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