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岁的家锁柱老人,住在山西新绛县西庄村一座200多年历史的清代民居里。这座古老的宅子为晋南典型四合院,虽然已经有些破败,但依然古意盎然,气势不倒,精美的木雕、石雕处处可见,不仅显示出主人当年的品味和讲究,也显示出工匠们的独特用心。如今,这个院落被列为文物保护。图为坐在院内的家大爷。
“这个院子见证了两个家族的历史。为什么说是两个家族呢?最初盖这个房子的人,原本在兰州做生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发财后就回村盖了三座豪华的大院子,分别给自己的三个儿子住。”家大爷说,这家人后来因为抽大烟,家道没落了,才将原由二儿子居住的这座院子卖给了他的爷爷。图为大院门楼上繁杂精美的木雕,可以想象主人当年的富贵荣华。
“我爷爷也是做生意的,当年花了200多两银子,算是用非常低的价格买下了这座院子。那个年代,山西人都在外地做生意,我们这个村子里的生意人,也是晋商的一支。”家大爷介绍,从他的爷爷辈起,这座院子就属于他们家了,“我们的姓氏是家,这个姓在晋南比较少见,所以这座院子后来就被叫做家家院了。”图为家大爷家门口的石狮子,因为怕被盗不得已用铁丝围住。
据了解,西庄村民自古以石雕为生。石雕曾是家家户户盖房必不可少的装饰,这种市场需求,使得西庄村的人们更多地和外界有了接触和交流。整个村子走出山西,在外省做生意的大有人在,一度时期,西庄村的大户人家都富甲一方。图为大门支柱下用来支撑的垫石。虽然垫石上雕刻的部分花纹已经破损,但仍可看出雕刻的手法细腻。
虽然是生意人家的宅院,严苛家教的文字在院内却随处可见,不但有常见的古训短语,还有朱子家训的全文。图为印刻在二楼木质隔板上的“遵司马训”。司马光这个为其家人制定的家训,成为无数中国人修身齐家的重要参照,也成为中华德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大户人家常以此对后辈子孙进行教诲,希望他们可以施恩于人、择善而交。
“我住的这个院子,是原主人家二儿子的,旁边紧挨着的院子是三儿子的,后来也被卖掉了。两套宅院共有五个小院、两个大院,寓意五花传梅。以前,两座院子相通,人们可以相互走动。”家大爷介绍,老宅院房子高,墙厚,而且都是粗大的圆木梁,结实又保温,一到夏天特别凉快。图为在二楼一间曾经的小姐绣楼上,门厅过道的木雕和墙画非常精美,目前这个绣楼是家大爷用来避暑的房间。
以石雕为生的村子,在建造院子时会极尽可能地利用石材。这座院子二道院门口就以石板铺地,用石条做门框,且门框上还雕有寓意“五福临门”的五只蝙蝠,围绕着大门飞舞。而门楣处的“凝秀”二字,被五只小蝙蝠环绕,和上面的精致木门檐相得益彰。家大爷说,门框上的五只蝙蝠分别代表着“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他去过晋中著名的王家大院,特意关注了房屋石雕,像这样的门几乎没有。
“我这是名副其实的深宅大院,村子里来装自来水,从前门引进来,太费劲了,我就从房子的后墙上打了孔把管子安装进来。没有装自来水之前,院子里有一口井,专门用来存水的。”家大爷说,为了方便生活,院子原有的很多设计都是非常智慧的。图为宅院里保存完好的木雕悬梁柱。
家大爷曾在企业工作,退休后回到老宅安度晚年。说起自己名字的由来,他说:“当年我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我出生后,家里就给我起名叫锁柱,意思就是要把我锁住。所以我从小就带着长命锁,直到十二岁。”家大爷说的风俗,在晋南一带非常流行,戴长命锁,起“拴柱”、“锁柱”这样谐音的名字,都是为人爹娘最淳朴的愿望,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图为家大爷自己垒在院内的土灶,用来解决他和老伴的一日三餐。
这座院子自从家大爷的爷爷买来之后,已经有四代人在这个院子里生活过,如今家大爷的孙子都30多岁了。“孩子们长大了,都纷纷离开了,现在只剩下我和老伴两个人守着。”家大爷指着老房子说,这院子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越来越破落,他的年龄也越来越大,腿脚有点不太利索,“没事时,我喜欢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想着以前的事,有时会跟远道而来参观的人讲讲这个老宅院的历史,日子就慢慢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