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北京又是一个很矛盾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运用最先进技术建造出来的摩天大楼,也难以忽视充满历史韵味的胡同。
清朝时流行的四合院保存良好,一个个四合院又构成了交错杂乱的胡同。
在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时,胡同里的人们要想便利的出行,须得跟三轮师傅打好交道。
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地进化,按理说这些三轮车夫早应被市场淘汰,然而并未如此,什刹海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京城第一车”,要坐一小时得花150块,从来不讲价。
即使如此,不少人还是冲着这位车夫去体验。
一件撒白的中式盘扣布褂,一条赤色的阔腿束口裤,一双面黑底白的功夫鞋,操着纯正的北京口音与顾客们侃侃而谈。
车把上的一排铜铃在遇到颠簸时发出清脆的响声,离得很远,人们就知道——安林,来了。
安林,全名爱新觉罗·安林,是爱新觉罗的后裔,在什刹海的三轮车解说中是最著名的贵族车夫。
他的一举一动都散发着老北京人的气息。他的一生虽说不上波澜壮阔却也是十分精彩。
1947年,安林作为北京南锣鼓巷板厂胡同的四进大四合院的第七位小主人降生了。
虽然只是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但他的辈分却出奇的大,要是放在旧社会妥妥的一个贝勒爷。
不过过去的已成事实,安林一家虽没有大富大贵,可父亲安祥顺经营了三家铺子,在当时也算是富贵人家。
然而在颁布公私合营政策之后,安林一家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一家人也失去了生活来源,家境一落千丈。
父亲为了养家出去跟人做木工,虽然生活不似从前,但勉强可以糊口。
这时的安林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生活总能变好的。
长大后的安林继承了父亲的职业,生活也渐渐开始好转,娶妻生子过上了美好的平凡日子。
可世事不会一帆风顺,安林的母亲突患重病,卧病在床,妻子为了照顾母亲难以抽出时间出去工作,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给母亲凑到更多治病的钱,安林开始在进行木匠工作之余进行他的副业——蹬三轮。
在公共交通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人力车夫是人们主要的代步途径,后来三轮车又取代了人力车夫。
在安林开始蹬三轮的年代,三轮车夫的生意异常火爆,他出去拉的第一趟就赚了15块钱,越战越勇的他第一天就挣了75元,抵得上木匠辛苦工作一个月了。
回到家中,他与家人商议,最后一致决定,安林辞去木匠的工作,专职拉三轮。
就这样安林蹬三轮到至今,他们一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兴旺。
时间来到了20世纪末,这时自行车已是家家户户的必备了,蹬三轮的生意越来越难干,安林的生意大不如前。
有一次在蹬三轮时拉了两个外国游客,安林一时忍不住,便在路中不断给外国游客介绍两旁的胡同故事。
送到目的地后,一转头发现两个外国游客瞪大了眼睛十分吃惊的看着安林,安林有些不好意思,摆了摆手走了。
可就是这无心之举,让安林找到了蹬三轮起死回生的办法。
第二天安林照常上街等客人,没走多久就被同行拦下,问他是不是昨天拉了两个外国客人,安林心想没错,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同行说那两个外国客人在到处找安林,这可把安林紧张坏了,自己不会给老北京人丢脸了吧?
安林急忙蹬着三轮往同行说的地方去,离多远就看见两个熟悉的身影,还真是昨天那两个外国客人。
正当安林心里打鼓时,那两个游客看见了安林,朝他飞速走来,原来是昨天的讲解没听够,想再听一遍。
安林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之后的工作时间,他会主动询问顾客要不要听听这些胡同的故事。
顾客们总是津津有味地听着,临下车还一直意犹未尽,安林从小生活在胡同里,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听胡同里的老人讲故事,这些早已是刻在脑中张口就来。
可对客人来说,即使是穿梭在胡同里,也对此不甚了解,而安林的讲解则一点点地拨开这些胡同的神秘面纱。
就这样,安林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了“京城第一车”的称号,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久久不愿离去,让安林多讲一个,再多讲一个。
一件商品问世很快就有同类型的商品出来竞争,看安林的胡同三轮大受欢迎,模仿者也不在少数。
可安林的地位却是不可撼动,他是三轮车夫们公认讲得最好的,也是游客们最喜欢的。
不同于其他三轮红色的顶,安林定制了一个杏黄的顶篷,在车前挂上了一枚定制的木牌,写着“爱新觉罗·安林”,游客若有疑问,他便解释道自己是满族镶黄旗,祖上是正经的清朝王爷。
不知不觉38年过去了,在人们口中他从“小安”变成了“安爷”,到如今,人们见面也都改口喊他“安老爷子”。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东西各有八条胡同,对称排列。
从南口一进,左手边第一条胡同福祥胡同,是安林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右手边第一条胡同炒豆胡同,是安林现在停车待客的地方。
出于交通秩序和安全考虑,商业街禁止通行三轮,胡同游只能沿胡同两侧东西穿行。
虽然担任胡同游的车夫很多,但有营业执照的却很少,大多数三轮只能藏在胡同深处。
像安老爷子一样大大方方地,把三轮车停在胡同口的整个南锣鼓巷也就只有两个,这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虽然有营业执照,但安林的生意并不是最好的,他现在年纪大了,儿女都已成材,不用背负生活的重担,蹬三轮也只是个人爱好。
他不像其他人去到处拉活,而是在胡同口候着,却也有不少客人,大半还都是回头客,这是其他三轮车夫所羡慕的。
坐安林的车一直有个规矩,不讲价,150块钱一个小时。遇到顾客讲价,安林回一句“您再看看吧”就不怎么在搭理,他认为自己值这个价钱。
确实,打小生活在皇城根下,住的是原来达官贵人住的区域,里边的老人大多学识渊博。
亲身经历着北京的变迁,没人比他更了解这些历史。
从齐白石纪念馆建立时的趣事讲到中央戏剧学院是怎么选地方儿,又从冯国璋故居讲到婉容皇后娘家……你永远不知道安林脑中究竟还有多少历史故事。
怕外地游客听不懂“内九外七皇城四”,安林特地拿纸把城门都画出来,好让人家看懂。
现在年纪大了,安林把三轮换成了电动的,也不再把挣钱作为目的。
没客人的时候就在三轮上等着,不远处就是保安岗。有游客来问路,新来的小保安人生地不熟差点给急哭,还是安林代为回答的。
上午九点出车,下午五点收车,也不为开张,就为有人能跟他说话。
身边人不断地劝说他不要出车了,可蹬了一辈子三轮,蹬三轮已经成为一个念想了,安林不肯。在市井里和人打了一辈子交道,老了还能有个念想,受人敬重,安林十分满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