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仙室山,古有“太岳”之称,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5A级的旅游景区,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武当山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明朝永乐年间,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武当县。汉末至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敕建“五龙祠”。
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名声显赫。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山为“武当福地”。
明成祖朱棣与武当山的渊源最深,武当山道观里面真武大帝神像就是以朱棣原型来塑造的,我们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应该信奉佛教才对,为何其后人却信奉道教,这里面是有历史原因的。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为了争夺皇位,发生了战争,战争持续了四年,史称靖难之役,最终朱棣赢得了胜利,但是当朱棣进入南京城后,建文帝朱允炆却消失了,尽管朱棣对外宣称建文帝已自焚死亡,但是始终没有看到建文帝的尸体。
公元1403年,朱棣称帝后,仍然不放心建文帝,于是暗中派人寻找,后来寻访得知有可能隐藏在武当山,并已经改了名字,于是派人寻访到武当山,企图捉拿建文帝,但因为有武当山主持张三丰的保护,未能如愿。还有一个说法是建文帝已经跑到南洋国外去了,于是就派太监郑和到南洋去找,后来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故
考虑到自己毕竟不是靠正常的程序当上皇帝的,朱棣登基后,为了自己皇位的正统性做了一系列包装,比如将建文帝在位的四年时间,加到他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于是明太祖朱元璋成为在位35年,建文帝已经不被明朝官方承认了,另外,古人是比较迷信诸天神佛的,朱棣就开始在这个上面下功夫,朱棣重视武当山主要还是为了统治的合法性,武当山是道教圣地,道教的真武大帝是北方神灵,朱棣的藩地也是在北方,武当山上的真武大帝神像,也是根据朱棣的原型来塑造的,可以让人认为,朱棣是奉真武大帝的旨意肃清内乱,篡位行为就显得名正言顺,不会引起非议。
永乐年间(公元1412-1423年),朱棣派20余万军民在武当山营造宫殿和道观,明成祖扩建的宫庙大小共30多处,如玉虚、紫霄、五龙、南岩、静乐、太和....等9宫,元和、回龙、太玄、八仙...等8观等,派遣差官近千余,历时10多年,常年修缮宫殿和道观、服务众多道长。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各道观的建筑物,房屋达8000间左右,同时明成祖封武当山为 “大岳太和山”,居五岳之首,明代历代君王都会派遣官员前往祭祀,选拔道人担任管理人员,鼎盛时期,武当山有道众7000多人,杂役3000多人,成了明朝的皇家道场。
营建工程期间,朱棣派钦差任总提调官,负责交通和后勤事务,为了修缮道观,朱棣还诏令附近州县提供帮助,共选4000余人往武当山服役,如此仍嫌不足,又“着法司拨流犯五百名”,充当佃户种田,专门供养道士众人,历代明朝皇帝还下旨保护武当山场,赏赐金银财物,不计其数。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根据《真武经》中真武修真的神话来设计布局,突出了真武信仰的主题,在《真武经》中,真武的出生地为净乐国,因此,在均州城外建有净乐宫,五龙、紫霄、南岩为真武修炼之地,玉虚宫,因真武被封为“玉虚师相”而得名,回龙观、回心庵、磨针井、太子坡、龙泉观、上下十八盘...等无不与真武修真的神话有关,当时就是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使朝山香客一进入武当山,就沉浸在真武修真的神话氛围中,加深了对真武帝和明朝皇帝的信仰和崇敬。
综观武当山古建筑群,荟萃了中国古代优秀建筑大成,集中体现了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玄妙,园林的幽静典雅,民间的淳朴节俭等色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赞武当山古建筑群“工程浩大,工艺精湛,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明代,武当山一直被历代皇帝作为“皇室家庙”来扶持,并把武当真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武当山的地位上升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首,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明朝皇帝奉真武神,为后裔诸帝崇奉真武神奠定了基础,到了清朝时,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视道教,因此,武当道教日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当道教发生了很大变化,道众们恢复了正当的宗教活动,同时,武当山道协不断加强道教文化交流和武当山武术交流,扩大武当道教在海内外的影响,使武当道教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