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晓烟波,数声召稼钟”,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革新村是上海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近800年的历史。2012年12月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3月,又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上海仅有的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8年,被列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是上海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里唯一一个“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现在上海试点乡村宅基地集中归并第一村。
革新村
两次造房子,不一样的感受
走进革新村的黄家宅归并点,仿佛进入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别墅区,家家都是独门独院,白墙黑瓦,30度坡屋面,典型的江南窗楣窗花,所有的房子高度不超过10米,地面用青砖铺设。这些房子一栋挨着一栋,风格统一。不说的话,真的会以为是进入一个别墅区。其实这里是革新村宅基地归并点。
革新村宅基地归并点
65岁的赵丽芳原来是革新村6组的村民,今年年初搬到了黄家宅归并点。
说起自己的老宅,赵丽芳还是很有感情的。因为那是自己结婚后,一点一点造起来。赵丽芳1980年结婚,到1986年造房子,“买建材,请工人,一点点造。”因为手头钱不够,造了一层,先搬进去住,等攒了钱再造第二层,就这样从1986年到1989年,前后花了3年时间,她的“造房工程”才算大功告成。两层小楼,外加两个平房,一间平房做厨房,一间养猪。“那时候造房子,楼板用的预制板,用砖头石灰黄沙砌墙。水泥贵,舍不得买。”
此后,这个家不停地“提升功能”,刚开始家里烧饭用土灶,烧稻草、棉花杆,后来用上液化气;用水也是,刚开始从河里打水,后来家里挖了口井,挑水吃,再后来装了自来水;刚开始用老式的马桶,有了自来水后,家里卫生间翻新,用上抽水马桶,装了淋浴器和浴霸。
家就这么一步一步翻新改造。但几十年住下来,老房子已经太旧了,“房子都酥了”。
不仅是赵丽芳的房子太旧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革新村农民集中翻造房屋的时期,这批房子都太旧了。“当时用的是土烧砖,没有水泥,也没有规划设计,缺乏公共基础设施,几十年过去了,整个村落面貌陈旧不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而且各家住得分散,东一家西一家,土地被分割得东一块西一块。”革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志坚说。
赵丽芳现在的房子,独门独院,上下两层,共180平方米,一楼是厅和厨房,外加一个卧室一个卫生间,二楼有三个卧室一个书房两个卫生间,上面还有个阁楼,阁楼就用来当储藏室了。“一楼的厅不是一般的大,打乒乓是没有问题的。”
白墙黑瓦的归并点新房
赵丽芳这次造房子没有太花精力和金钱。村里提供了7套房型供大家选择,又“团购”了建筑施工公司。因为老宅被政府收回去了,政府给了补偿,“所以造新楼几乎没怎么贴钱进去,装修倒是花了不少。”赵丽芳说,先后两处住宅真的没法比,现在住得真叫称心。
归并点:江南水乡范儿
为了合理整合规划土地资源,从2018年开始,浦江镇政府探索推进宅基地集中归并。2018年,革新村启动村庄规划修编,确定以2个规模较大、资源颇优、交通便利的聚落共84户为基础,实施“原址保留”和“原址翻建”,其他分布零散的14个聚落148户实施“易址迁建”,最终建立“黄家宅”和“徐家宅”2个集中归并点。
张志坚说,现在的两个归并点,一个叫“徐家宅”,一个叫“黄家宅”,“徐家宅”里,徐姓村民比较多,“黄家宅”里黄姓村民比较多,命名也是按照村民习俗来命名的。
村里请了设计单位来做整体风貌规划、房型设计。等设计方案确定后,就“一张蓝图干到底”,引导村民遵循统一高度、统一色调、统一元素、统一样式“四个统一”实现风貌管控,最大程度保持白墙黑瓦的整体风貌。同时,通过个性化围墙布置,打造公共景观小品和乡野植物布置,小花园、小菜园点缀其中,有效保留村庄肌理和传统元素。随着时代的变迁,存放农耕用具的副房利用率越来越低,所以这次集中居住取消农村副房,既节约了居住空间,又适应了新的生产生活。
过去农村宅基地里造房子,各家造各家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下水道、垃圾房之类的缺乏规划,这次归并点里统一做了规划。建成后,两个归并点有内部道路6公里、绿化面积1.8公顷、自留地6公顷、水面积5.5公顷、桥梁14座。改造上水,雨污水纳管,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铺设污水管道。今后,再也不会污水遍地流,下雨天出现路上积水现象;架空线梳理,空中不再是密密麻麻的电线;河道也进行了整治,如今水清岸美。村里还新建及修缮了革新建业馆、文化客堂间、互助式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改造标准化公厕1座,新增垃圾厢房2座,新建停车位175个。整个归并点看起来井井有条,赏心悦目。
连以前很难治理的违法搭建也一并解决了。归并点所有的房子按照规定的房型建造,外观风貌保持统一,谁也不许乱搭建。张志坚说,“住在这里的村民既能享受农村田园风情,又拥有城市化居住体验。”
归并带来的好处不止一点点
此次宅基地集中归并,减少农居点用地1.19公顷,减少建设用地7.04公顷,增加农用地0.41公顷,增加水域和其他用地6.63公顷,腾出商服用地1.93公顷。释放出来的土地,将重新导入公共服务设施、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张志坚说,归并是一个契机,接下来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革新村区位优势明显,距轨道交通8号线只有5公里。自身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于北宋末年,坐拥召稼楼古镇,附近有浦江镇郊野公园和长寿禅寺。召稼楼古镇年均客流量420万人次,郊野公园年均客流量240万人次,长寿禅寺年均客流量4万人次。但是按照镇里的说法“独特的区位优势并未带来产业整体振兴,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未能丰富农民的物质与精神”。
守望桥
目前的召稼楼古镇能利用的空间都已经利用,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古镇要扩容,现在革新村正在开发古镇二期,希望打造文化旅游、时尚消费、都市农业、古镇民居等“1+5+N”古镇二期功能体系。
浦江郊野公园是一座以森林游憩、滨水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园。汇集“郊野、艺术、秋景”三大理念的复合型功能,是浦江郊野公园重要特点。总面积达15.29平方公里,拥有5.3公里的黄浦江岸线资源、成片的林地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上海规划建设的各郊野公园中最靠近市中心的一个,也是上海第一个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郊野公园。
位于沈杜公路近林海公路的上海方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占地445亩,其中水面积多达80多亩,是一个新兴的全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场所。园内绿树成荫,竹海深深。野生的鹭鸶随处可见,蛙鸣声不绝于耳。园内种植红心火龙果、桃、猕猴桃、梨、番石榴、杨桃、蜜桔、葡萄等季节水果;还有多肉植物、竹林、绿化、草坪广场等休闲区域,和供游人进行垂钓的亲水平台。
能不能把这些景点和革新村串起来呢,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革新村旅游?革新村正在打造一条文旅路线。上海市民很喜欢到召稼楼古镇玩,逛逛古镇,吃吃传统的上海小吃,末了买点上海土特产:下沙烧麦、三林肉皮之类回家。能不能让上海市民的“半日游”变长一点,定定心心在革新村停留一两天呢?
革新村归并点里有不少农户已经买了商品房,归并点的房子闲置着。于是,村里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运营归并点内61幢闲置民房,打造文创、民宿、养老为一体化的休闲空间。
张志坚说,到革新村,不仅可以逛古镇,还可以住这里的民宿。革新村村后闲置土地被利用起来了,建成生态农场,附近水域可以垂钓。城里人到了这里,可以亲身体会乡村家居的生活,零距离地亲近大自然,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革新村还与周边4个农业合作社联动,以农业体验为主线,设计各种农事体验项目,比如,亲子采摘、学习传统厨艺、做手工等。
还利于民 藏富于民
张志坚说,现在归并点里闲置的民居统一运营,以1.2元/平方米/天的价格统一出租,集体经济年增收258万元,出租农户年收入达到7万元/户。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村民房子里有空余的房间,也可以出租,一个房间能租上一千多元,过去那种老房子只能租500元左右。当然,现在出租房子需要到村里报备,绝对不允许群租。”
革新村宅基地归并点
不少村民手头有绝活,会做塌饼烧卖之类的传统特色小吃,革新村就鼓励村民制作小吃,召稼楼古镇免费提供自产自销疏导点50个,形成前店后工坊、前店后菜园的乡村销售模式,为村民节约年租金5500元/户,增加年收入近万元。
革新村实施集中居住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得到重塑,依托古镇人气溢出效应,打通合作社、集中居住点的产业链条,开展亲子采摘、体验观光等项目,目前客流量增幅120%,预计年客流量超40万人次。
张志坚说,通过这些集聚输血造血功能的产业振兴计划,革新村村民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2018年,革新村农户户均收入6万余元;到2022年预计实现集体收入3500万元,农户收入增幅70%。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鲁哲
图片 | 张龙
编辑 |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