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村落,却被大家称为“麻风村”;这又是一个真实的村子,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的家。
和煦的阳光照进东关街道长山银山脚下这座三面环山的院子——上虞区银山养老服务中心。白墙黛瓦,碧水涟漪,翠竹掩映……这里隐居的4位“村民”像往常一样,晒着太阳聊着天,两只小狗在旁边追逐玩耍,眼前的一切,就像隐秘的“桃花源”。微风轻拂,绕院的竹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显得安逸和舒适。
谁能想到,40年前这里却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神秘禁地——“麻风村”。建村之初,这里最多的时候曾容纳了59人,如今只剩下4人,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73岁,他们是麻风杆菌被征服前的最后见证。
“李医生,侬快来,老强发高烧,摔倒了!”半夜一阵急促的铃声把正在熟睡中的上虞区皮肤病防治院的李医生叫醒。她立马穿好衣服,迎着寒风,赶往“麻风村”。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轻者皮肤麻木、感觉丧失,重者鼻塌眼瞎、手脚畸形。目前“麻风村”住着的4位老人都是麻风病治愈者,虽然已不再是带菌者,但留下了严重的残疾。年纪大了,加上重残,意外难免发生。李医生第一时间赶到“麻风村”,迅速将老人送到医院。
“李医生,我陪你去吧,我可以帮你看护。”“李医生,我去吧,我看护有经验”…… 尽管肢体残缺,“村”里的老人仍自告奋勇要求看护,想着自己多帮点,少给医生添麻烦。互帮互助的佳话在这里流传,有着相同经历的他们,在“麻风村”这个特殊而温暖的环境里,演绎出了大大的深情,而这种感情包含关爱、信任和默契。
“现在都老啦,都干不动了,也走不动了,不能再去看护老友了。”张大爷今年74岁,20岁被确诊为麻风,便被收治了进来,在“麻风村”(后来被收治到这里)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因为年轻时能干肯吃苦,还被选为“麻风村”村长。
说起之前的“麻风村”,张大爷印象非常深刻,设施简陋、脚下的路一步三滑,“以前我们4人一间小房间,后来搬到了这里,就一人一间了,免费住,免费吃,政府还每月给我们发生活费,为我们请了医护人员。”
康复病人的入住,倾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干部职工无私的爱。上虞区皮肤病防治院的赵医生介绍,为了让麻风病休养员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10年前,政府拨款改建“麻风村”,老人的生活用房均采用标准模式进行建设。
随便走进每个房间,都建有独立卫生间,安装了数字电视、热水器等配套设施。房间门口都安置了椅凳,放着报纸杂志,老人们可以边晒太阳边看报。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老人,心里是温暖和有爱的,他们说,“多亏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晚年。”
“这些年,所有去世的病人,都是我们一个一个送走的。”在这里住了20多年的章大爷感慨说,“村”里的老人大多是独身一人,都是在病友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安详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村”里的人虽然越来越少,但并没有被人们遗忘。“这里吃得好住得好,院里也关心我们,还有好多爱心人士会来看望我们。”他笑着说。
上虞区皮肤病防治院每年都会定期派医护过来检查身体,指导老人眼手足的自我保护护理,每年还会请外院医生安排体检。逢年过节,一些机关干部、学生志愿者、义工团队纷纷前来看望慰问,有的和老人们促膝而谈,有的为老人载歌载舞,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那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时刻。
“浙里康养”,让昔日的“麻风村”成了幸福村、疗养村。时代在发展,他们的疾病,被进步的医学治愈;他们的痛苦,被和煦的阳光抹平。“麻风村”,在幸福和温暖中,作着一个时代的告别。
(上虞区融媒体见习记者 戚罗燕 通讯员 赵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