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流过的地方

作者/刘北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过的地方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酿造成徘徊缠绵的情韵。两个“悠悠”,增添愁思的绵长,那一院明亮的月光烘托出忧伤的思恋情景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触景生情的最佳题材之一。在古诗词中,作者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大诗人李白等都有拟作。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邻女湘灵(也有记载为他的侍妾樊素)。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简括而深沉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在诗词下阕,抒发出自己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自己思念之深。这种强烈情感,只待情人的回归方能休止。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

在这首诗词中,山是愁山,水是恨水,虽然只有三十六个字,却不失为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

诗中的“汴水”,也称汴河、汴渠,即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东段。它最早于公元605年3月21日动工开凿,8月15日隋炀帝就从洛阳动身乘龙舟去江都巡游,其间征召数百万民夫,不分昼夜在水中劳动,仅用一百七十一天即完工。汴水为东南流向,由河南商丘,穿安徽宿州市、灵璧县、泗县,至江苏洪泽湖入淮河。汴河开凿后,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隋朝便灭亡了。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李敬芳在《汴河直进船》一诗中,对汴河作这样客观评价:“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水流过的地方

“舟车辐辏,人庶浩繁。”唐代汴州城因通济渠的开通,变为东南物资北运的中继站和中原经济都会。诗人王建“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刘禹锡“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等诗句,均表达唐代汴水沿岸城市的繁荣兴旺。宋王朝的建立,汴河成为联结经济重心的南方与政治、军事中心东京开封府的通漕“国脉”。《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汴河上舟楫连樯、漕运繁忙的景象。画卷中所绘的城楼,就是屹立于汴河南岸的“上善东水门”。

北宋灭亡,宋室南渡,汴河随着汴京的沦陷,“乃成污渠,可寓一叹,隋堤之柳,无复仿佛矣”。

汴水流过的地方

2014年6月22日,包括安徽段在内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通济渠途经安徽泗县境内仅存28公里隋唐大运河故道,虽历经千年却尚有汴水断渠,顽强地流淌下来,发挥着灌溉、泄洪等功能,且基本保持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活运河”。

汴水流过的地方

“家住世界遗产边,心里该有多喜欢。”春节前夕,笔者走进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这座集文物陈列、科普教育、文化宣传功能于一体的运河主题博物馆,分上下两层,白墙黑瓦、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风格呈隋唐风韵。馆内有“隋唐气象”“人工开河”“水路繁花”“南北余韵”“又见运河”五个固定展厅。馆中大量的古运河文物穿过历史烟尘,似向观众陈述着千年运河文化的沧海变化,续写着汴河古今历史的水蕴华章。

走进大厅,迎面是一个多媒体播放大屏风,正将隋唐大运河及与泗县的前世今生的迭变,立体呈现在游客眼前。由大厅屏风东侧进去,是水路繁花厅。壁画描绘的是古运河两岸百姓生活,古代劳动人民在码头辛勤忙碌的唐宋盛世面貌,刻画出当年古泗州繁盛至极的景象。在人工开河厅,一个巨大沙盘,形象地再现出当年人工开凿的声势浩大场景。

在二楼第一展厅,“水母娘娘沉泗州”神话传说塑像栩栩如生。相传隋朝末年,水怪水母娘娘担着水桶去泗州城作怪,幸亏八仙之一张果老及时发现,让毛驴喝干了桶里的水,用计捉住水母娘娘,并囚禁在八角琉璃井中。展厅墙壁上,还分别记录下一些泗县跟古老运河有关的历史风物,诸如隋炀帝下扬州“纳黍行舟”“侍女拉纤”等故事;当年水韵泽国古泗州“东坡酥酒”来历以及县城西关古运河边朱桥老古槐树等。

汴水流过的地方

“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三层展厅则展示着历代文人墨客、文化艺术等名录、展品及荣誉。作者既有白居易、李白、苏轼、赛珍珠、皮日休等古诗画大师,也有今天汴河水哺育出的当代作手名家。当笔者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名字,我拿起手机拍下来用微信发给他。陈教授感慨地回复:“我一生最关键时间在泗县度过,泗县人没有忘记我,仍认为我是泗县人,我很高兴。”我回曰:“是的,没有忘记。我是在博物馆看到了这个细节。现在泗县已有火车站。高铁站和飞机场已经正在建设中,有空欢迎常回来看看!”其后,我走进馆内设置的、在全国别无分号的“中国古鞋博物馆”。一睹鞋历史和鞋文化的古今演变,再次感受古今沧海桑田的人文婵变直摄心灵。

出博物馆主楼至西小院,可见当年运河边上一般农家吃水古井一口。“有井的地方,必有人家。”此处是依照当年泗县古运河边十里井村庄原景复建,古色古香,再现了当年运河人家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在博物馆西厢房,则存放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镇水神兽。镇水神兽相传是龙之九子其一,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嘴中叼着一条鱼,鱼头和鱼尾露在嘴外,雕工精美,神态传神。资料显示,镇水神兽出土于隋唐大运河泗县曹苗河段,得益于当地居民崔文柱一家四代人的悉心保护,于2018年4月得以重见天日,再现神采。

汴水流过的地方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汴水流过的地方,也造就一座座新兴的城镇,诞生一座座美丽的村庄,留下了丰富多姿的历史文化遗产。乐天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纪念馆,位于宿州市西昌路。白居易十一岁时,父亲白季庚为躲避战乱,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白居易的青少年时光是在符离度过的,并在此留下大量的诗作和与“邻女”湘灵的爱情故事。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美丽的湘灵和她那悦耳的声音。

据当地传诵。白居易的邻家有一个比他小四岁的女孩,名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懂音律,俩人青梅竹马。但他们的爱情遭到白居易家庭的反对。“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这首《寄湘灵》倾诉着白居易极其痛苦和内疚的的心绪。

一对恋人,泪眼对泪眼,说不完的心中事,割不舍的爱与情!这个伟大的诗人一直在于那个封建的家庭抵抗着。直到白居易三十七岁那一年,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无奈之下,同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白居易却依然写下了大量饱含着无尽思念的诗作,怀念湘灵。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是唐朝诗人李益《汴河曲》。又一个万物复苏的初春,笔者徜徉在泗县“活态运河”故道。立凉亭,眺夹岸,追寻着汴水的历史文脉,想象隋堤烟柳,缅怀帆樯如林的唐宋盛景,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喝不够的汴河水,听不够的拉魂腔。”发祥于运河畔的泗州戏,素有“梨园拉魂第一腔”之誉,与徽剧、庐剧、黄梅戏齐名安徽四大名剧之一。这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乡野艺术之花,以明快活泼的节奏唱响大江南北,也响亮了泗县文化名片。

出县城向东驰行采风,无论当地民间传说还是乡村地名,都烙上深深的运河文化印记。东八里桥,建于清中期,为三孔石拱桥,是旧时出城的重要通道。附近村民义务向慕名而来的游客解说:“瞧,那不远处就是‘皇道’,当年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从这里经过。”“十里井庄”村名则来自井名,是体现运河灌溉功能的重要文化节点,因距县城10里而得名。这口石砌水井上的铁木辘轳和导水石槽显示出岁月久远,辘轳旁摆着的雕艺石凳,蕴涵着运河儿女的创作智慧和生活情趣。在泗县境内,依古汴河而建的清水湾公园、运河人家文化园、古汴廊桥、运河遗址公园......不仅营造浓浓的城水相依、碧水灵动的徽建筑格局和文化风情,更成为今天的老百姓休闲娱乐好去处。

在县城境内的古汴河上游端,一个集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彭浦村”,正散发浓郁的汴水风情,大受游客青睐。

汴水流过的地方

汴水流过的地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运河与城市相生共荣,星罗棋布的美丽村庄在快速生长......古老汴河在滋润着两岸广袤的土地,也在孕育着灿烂隽永的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01 字。

转载请注明: 汴水流过的地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