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王十二,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社交平台所透露出的企业家形象,是在企业公关围追堵截般的包装里,裂开的一条缝。
罗永浩在新浪微博待了近13年,于2022年6月13日宣布退出。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写道:「感谢大家在微博上近十三年的陪伴,这是一段无穷无尽的黑暗旅程,也是一段充满温暖、喜悦、幸福、友谊和真爱的明亮旅程。我会用我的余生,永远记得后者。」
又一位「社交退场」的企业家。这几年,除了仍坚持在微博上发布新产品预告的雷军,和仍乐此不疲分享退休生活的王石,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社交媒体上变得沉默。
01在宣布退出新浪微博前几天,罗永浩还在直播间吐槽苹果,「我要是去做他们的产品负责人,这公司肯定能造福无数人,上去三个台阶不止……不是我非要自己做老板,问题是苹果不来啊,所以我只能想办法收购他们。 」一如既往的「敢说」,使得几天后的突然退出令人错愕。
直到最后一刻,罗永浩还是那个罗永浩。
罗永浩的表达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老罗语录」时期、牛博网时期和微博时期。罗永浩三次都踩准了时代脉搏。
「老罗语录」在网络上走红的那些年,正好是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的年代。1999年天涯社区上线后,网络社区文化捧红了不少初代文人网红。网红时代的来临,也将罗永浩作为一个符号推到了时代的大潮前。
2006年,从新东方离职的罗永浩找到朋友黄斌写了一个简单的博客程序,这就是最初的牛博网。2006年8月1日牛博网开张,最早的一批入驻作者有王小峰、张立宪、连岳、柴静等人。牛博网成为罗永浩这段时期的表达载体,他邀请作者的根据是「文章写得牛」,而且,牛博网没有自我审查机制。成立伊始,牛博网就带有锋利、自由、精英的气息,一大波知识分子圈地在此。罗永浩没想过牛博网商业化的问题,21世纪初的网络言论自由在天涯与牛博网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那成为文艺青年们最想梦回的年代。
同样是在2006年,百度空间、网易博客相继成立,而在前一年,新浪博客诞生。中国的博客时代开启,博客内容也延伸至各类公共议题。博客网、博客大巴等一大批创业公司崛起。
2008年底,南方周末致敬年度传媒人物,选择的是罗永浩,致敬理由是:罗永浩创办的牛博网正在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聚集地,一个独立、客观且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意见平台……他证明了一个容许自由思考的言论空间本身是多么重要。
2009年,因言论尺度过大,牛博网的境内域名遭到屏蔽,罗永浩的工作重心转向「老罗英语」。同一年,新浪微博上线,曾经博客点击量过亿的韩寒入驻新浪微博,发了一个「喂」,引来5500次转发和11000次评论。罗永浩在2009年9月7日凌晨2点37分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内容是:试试。
有意思的是,罗永浩在微博告白了关掉牛博网的原因:「跟理想、信念、坚持之类的,以及运营成本都毫无关系。真正的原因是,现在没什么人看博客了。」
2013年,牛博网彻底关闭,服务器上的那些博文成为历史。
博客式微后,罗永浩第一时间成了微博KOL。纵览他的13年微博生涯,砸西门子冰箱、与方舟子对战、「约架」王自如、怼科技记者、怼苹果……从维权英雄到手机创业者,他一直保持着对抗性。锤子科技成立的头两年没有公关部,对外呈现完全靠罗永浩与媒体、大众「短兵相接」。2014年公关部组建后,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控制罗永浩微博的使用权」。
罗永浩称自己「骨子里其实是内向的人」:去KTV唱歌坐在底下不唱也会紧张到冒汗,刚到新东方上课时,他上讲台之前害怕得流汗,「只能硬着头皮多出几次丑才能熬过前面的阶段。」后来做了锤子科技,发布会之前他口袋里都揣着硝酸甘油,压力过大使他心脏不舒服。
但他始终牢牢把握着表达的权利。
02罗永浩似乎不太信任媒体,其微博的保留节目,就是点评有关自己的文章。
2018年11月,网易一篇《锤子生死劫》指锤科陷入资金荒,罗永浩转发并指责报道严重失实,将起诉。而这年年底,字节跳动收购了锤科,罗永浩欠下6个多亿。
2019年4月,罗永浩评价《罗永浩曾经深刻地改变过这个世界》:「比起被当成悲剧英雄,我更喜欢被当成失败的小丑,否则我就留下一个伟岸的身影高高兴兴退休了。」那时,手机创业失败的罗永浩进入了新的赛道——电子烟。
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开始直播还债。2020年10月,《人物》采访了罗永浩,稿件出来后,罗永浩转发了人物采访稿《罗永浩最后一个倔强的人》并作出评论:「没太多新东西,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这是罕见的、离真相最近的媒体稿。」
在那次采访中,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不喜欢上一篇《人物》关于他的稿子,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我初期对细节事实特别有洁癖。你上一次没采访我写的那个(稿子),如果是2002、2003年写的,我一定把你收拾到后悔写那篇报道为止。」
2022年3月,中国企业家写了一篇《罗永浩「真还传」大结局》,预告罗永浩6.7亿债务预计下月还完。罗永浩转发了这篇文章,指出了其中的细节错误。
今年6月13日,一场有预谋的社交退场,罗永浩「钦点」了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的文章,作为他告别社交网络前最后一次公开采访,文章表现形式为对话。而在《晚点LatePost》发布文章后,罗永浩又用自己的公众号再发了一遍文章,并在标题上标明「无删节版」。《晚点LatePost》则在文中直白地指出:部分回答经罗永浩本人文字修正。
一个极度需要表达自我的人,极低可能通过别人的话语来塑造自己,而更倾向于「近身肉搏」式的自我表达,哪怕这种表达无论对个人还是公司而言,都充满了风险与血腥。
这大概是微博虽然令罗永浩痛苦,但他仍牢牢把握微博作为表达出口的原因之一。
罗永浩唯二肯定过的媒体人可能只有柴静和财经作者刘润,前者是他在牛博网时期的老相识,后者则在他第一次直播后写道:「直播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只是老罗通往梦想的盘缠。」罗振宇大概可以算半个——2017年,罗永浩与罗振宇聊了9个小时,形成了访谈节目《长谈》。《长谈》给了罗永浩一个机会,「让创业者踏踏实实把话说完。」
罗永浩在今年6月GQ的采访中说,他很佩服乔布斯,「他请了那个人做他的传记作者,但是他不要求看稿子,他也不想看……误解是人生的一部分。」他说自己不一定这么想得开。
03社交平台一定程度上是罗永浩自我表达的窗口,这对其他同时期的企业家而言也同样。可以说,社交平台所透露出的企业家形象,是在企业公关围追堵截般的包装里,裂开的一条缝。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写道:「在中国,这年(1988年)第一次出现了企业家这个名词——它第一次出现在《辞海》上的时间是1989年,之前,他们都被称为厂长或经理。」那么中国企业家的表达史大概也可以从那时算起。
「初代企业家」的自我表达往往通过官方渠道。譬如王健林,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王健林提交了一份建议减少奢侈品进口关税的提案,为了保证提案的权威性和事实性,他个人出资了百万元聘请尼尔森公司在境外进行调查。结果是,此建议未能落实。在次年两会上,感到提案遭遇冷落的王健林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财政部)是在糊弄我。」
低调也是「初代企业家」的一大特征。任正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拒绝接受任何采访,而将所有社交精力都给了电信部门,自我表达则献给了《华为报》和心声社区。任正非高频率出现在媒体面前,则是2018年孟晚舟事件发生后,华为陷入危机时。
而当互联网时代来临,与罗永浩的表达史相呼应,企业家的表达渠道也趋于多样化:段永平开始在网易写博客,王石开了个专栏「王石online」……
2009年后,微博成了互联网企业家们发声的平台。罗永浩在微博的活跃期,同样也是企业家在网络上存在感最强的一段时期。2009年上线的新浪微博,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平台,人声鼎沸。「抄来抄去,吵来吵去」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两大特色,其中最「吵」的,就是微博,名副其实的「大嘴」诞生地。
刘强东在微博跟凡客陈年结过梁子,跟当当李国庆三天两头吵,炮轰过「VC教父」阎炎,被媒体评为「金喷壶」。他还会突然披露京东管理层尚未达成一致的策略,会晒劈柴、做饭的生活照,自如地运用微博。2011年11月16日,他在微博写道:「我不是大嘴,我只是一个不愿隐藏内心的人!以后谁说我是大嘴我和谁急!!」熟悉的多个感叹号表明着这条微博的确出自本人。紧接着2011年底,他便因压力大关了微博,不过,8个月后,他又回来了。
周鸿祎和雷军吵得也很精彩,微博成了他们爱恨情仇的备忘录。2011年,周鸿祎放话说「要给手机圈添堵」,2012年360特供机发布后,周鸿祎和雷军爆发口水战,雷军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产品真的过硬,就不用天天靠嘴巴到处骂人活着了」,周鸿祎则评价小米是机霸,欺行霸市。
和雷军吵得最厉害时,周鸿祎在微博说:「有人批评我,说和雷军对掐影响了企业家形象。不对,消费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辨别手机好坏的能力。消费者能辨别信息的真伪。但没有交火,信息就会被掩盖,被忽悠的只有消费者。」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说:「不怕企业家吵架,怕的是他们一起喝茶。」可在2015年,剧情掉头一转,周鸿祎在微博上晒出与雷军午餐合照,「红衣大炮」似乎在向「雷布斯」示好,只是对方并未热情回应。多年纠葛,群众在微博有了追剧的感觉。
那个时期,社交平台上企业家「大嘴」含量极高,各种声音交叉,那大概是企业家最贴近公众的一段时期,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
04企业家们的社交哑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刘强东明尼苏达了,周鸿祎在罗永浩口中已经「老了,慈眉善目」了,同时在微博与饭否活跃的王兴也「沉默」了,最后,以罗永浩退出微博为小结,「大嘴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如今,互联网的初代与二代厮杀都已落子,能轧出个「喂」就已经不错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