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全红婵们“家的味道”

  屈指算来,全红婵那一批奥运健儿隔离的日子将满,这几天就要回家了,全父全文茂说了两句话,一是想用“家的味道”等待女儿回家,另一句则是指望大家“不必那么大老远赶来”……

  全文茂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一位老父亲的“心曲”,第二句则几近于“哀告”和“求饶”啦——谁说不是呢,全红婵跳出三个满分,一举拿下了奥运金牌,消息传来,四荒八野,近至远来,原本无人上门的全家,这会儿门楣也被挤破啦,最多的一天,来自拍的“网红”达到七八十个,而来“打卡”的人群呢?多达两千人,不但闹到晚间九十点钟还不让全父母将息,还把院里的一棵菠萝蜜摘个精光。村里没有办法,为了防疫,只好在村口拉一条横幅,让远道而来者拍个照摄个像,才使全家“稍微平静了一点”。

  其实像这种“踏破门槛”的盛况,并非全红婵夺冠才有,几年前,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不也是人满为患、不得安宁吗?高密老家的管家庄,远来的小车停满泊满,刚修的公路几被踏烂,管家老屋被围得水泄不通,院内的菜地夷为平地,还将莫言家种的红萝卜抢之一光,说这东西居然是“祥物瑞兆”,拿回来给学子吃,说不定吃出个状元、“诺奖”来——最奇特的是,连某个“周易研究会”都组团入庄,前来考察莫言老家的风水及吉祥啦。这样的“纷至沓来”,自然也非莫言一例,屠呦呦拿下“诺奖”的第二天,她曾寄居的家乡,不也是忽然陷入重围,连屋前一棵茶树也被抢摘一空吗?

  这几天全红婵们就要回家了,荣归故里嘛,家乡总归要庆祝一番,四乡也都要“大老远赶来”祝贺一二,锣鼓和唢呐可以吹打一下,“终生辣条”一类的准广告也可以偶一为之,现金和房产商铺甚至也可以有——尽管全父们“不要”也“不拿”。但如前番那种“百红直播”与“千人打卡”的盛况,是否这次可以不再重演?全红婵常年在外拼搏,她应该有几天在家享受“家的味道”,与父母家人共度平静的普通人日子,全家还需务农养家,家中的甘蔗地还需他们天天骑着电动车去打理。我们真不必“大老远赶来”,真的要放全红婵和她家“一马”,真的要以平常心和百姓情来善待载誉归来的奥运冠军们呵!

  中国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战绩,既充分体现了我们举国体制的优势、体育改革的成效,也会有一些令人反思的缺憾;全红婵们为国争了光,自有他(她)们奋勇拼搏的汗水,也有一个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的问题,诸如这类的课题,都有待我们科学理性冷静辩证地去思考。而眼下,就在全红婵们即将“解封”回家的这几天,我们能不能先让他(她)们静一静,先体验一下“家的味道”,先让全红婵们享受一点普通人的乐趣,至少是那么一点“自由”和平静呢?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0 字。

转载请注明: 还全红婵们“家的味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