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王庄村——一条河流与村庄的记忆
冷梅
一
村庄,叫上王庄村。一条河流,叫嬴汶河。黄石崖下,一个关隘临水而立,汩汩的河水,连绵不绝,这里是北河涯,是嬴汶河的源头,是上王庄村的母亲河,嬴秦古道,辙印依稀,黄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时光千年,黄石关已了无综迹,此地空余黄石崖历历在目,崖高耸立,狮子崖依稀可辨,齐长城断壁残垣,只有北河涯的河水仍不息奔流,绕过山,绕过上王庄,流入大汶河。河水清冽,那浸润着上王庄青山绿植的河风,那么温馨又凄婉,一曲千年绝唱荡气回肠,孟姜女哭长城。多少年来,孟姜女和范喜良坚贞不屈的爱情传说,激励着上王庄村人,一代又一代,传唱不息。上王庄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因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一条河流,一段长城岭而让人侧目。
二
我曾经在一个深秋顺着长城岭走齐长城,一些垛口,青石垒叠,保存完好,“长城岭,落日再一次膜拜,黄石崖,河水清澈,黄石关隘,谁登临过城墙?”而今,当我又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王庄村,上王庄村的老书记范玉祥接待了我们,并领着采风团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了黄石关遗址。齐长城,在当地老百姓叫长城岭,我们走在昔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秦皇古道时,脑海里似乎浮现了当时战旗猎猎,大军黑云压顶的气势。这里曾流传着北寨的传说:“战国要塞北寨山,易攻难守不一般。千年往事云烟过,万般丰碑永难存。”
而不远处的旗杆顶山,巍巍耸立,青山依旧。清末进士、礼部主事张梅亭编纂《莱芜县志》,到黄石关一带考察,见长城岭黄石关的险峻,随写《长城岭》诗一首:“万山回首虎牙撑,岭上危垣一线横。忆上崔嵬寻旧迹,齐南鲁北古长城。”在上王庄村,北河涯的一侧,有一处绿草葳蕤的河湾,这里就是嬴政湾。嬴政湾“鱼在水中游、水面拂垂柳。山间花斗妍、花儿直点头。鸟歌高枝头,山泉汩汩流。太阳照水面,辉映始皇楼。”这个水草丰茂,花香鸟语的地方是嬴政湾,也是令上王庄人骄傲的地方,秦王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攻打齐国时,发现这处盛景河湾,最适合囤兵生息,休整待战。然令上王庄人扼腕叹息的要数黄石关了,昔日的关隘,被拦河建坝,从此世上再无此关,黄石关遗址永远掩映在了一片绿水中。莱芜境内齐长城沿线,重要的交通路口有四个大关,自西向东为天门关、锦阳关、黄石关和青石关,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间的重要通道。便于南北乡民进行商业往来、文化交流、日常贸易。锦阳关又名通齐关,因岭上繁花似锦,故得其名,它位于雪野街道娘娘庙村北,是齐鲁两国间的阳关大道,现为莱明路。黄石关又名王陵关,俗称阁子,因关前左右各有黄石崖和王陵庙得名。东接长城岭,西倚险峻的黄石崖,黄石关是莱芜境内长城中路的一处重要关隘。老百姓有“走过九关九口,不敢从黄石关走一走”的说法,足见黄石关的险要。因时代久远黄石关被毁,已了无踪迹,据说建造样式似锦阳关。传说秦朝军队在此攻打齐国,久攻不下,于是秦王嬴政大怒,亲自带兵攻下了关隘,于是当地有了上王庄,有了赢汶河。如今的这条大路,以前曾是青石板路,是齐鲁古道上重要的茶马古道,贩马、贩盐、贩茶的商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条古道,究竟走过多少风流人物,见证过多少车马喧哗、繁华胜景,只有汩汩流淌着的嬴汶河源头知道,只有从嬴政湾吹过的河风知道,我们感叹人世间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深深地为上王庄村“秦皇古道”遗迹及与孟姜女有关遗址保存完好欣慰,我们更欣慰的是2014年,“孟姜女传奇”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上王庄村建有规模最大的“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民俗文化博物馆”。汶水汤汤,流水不息,一场脱贫攻坚战,让长城岭山清水更绿,让黄石崖河水更加清澈,让上王庄村旧貌换了新颜。
三
《管子·轻重丁》云:“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历经沧海桑田,齐长城留下大量历史古迹,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纽带。如今,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用心的呵护。伯益是赢姓的先祖,也是一位圣贤。伯益亦作伯翳等,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狩猎与畜牧,被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并被舜赐姓嬴,嬴地为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
大禹治水成功,帝舜赏赐玉圭于他。大禹说道:“并非我一人之力啊,多亏有伯益辅佐我啊!”
帝舜道:“伯益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赐你黑色旗旒,赐姓嬴氏,你的子孙将来必定兴旺!”作为莱芜八大景之一的“汶水西流”,汶水两岸是伯益后人垦农放牧休养生息的地方,也是莱芜的一条母亲河,莱芜境内的这条河流,源头之一就是上王庄村的黄石崖汶河源头,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这条河流河道宽了,河水清了,两岸的人家因着这条河的福泽,享受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美景,一提到汶河便生出一种自豪感,这是家乡的河流,这是条不息的河流。汶水向西流去,不舍昼夜,直奔东平湖,入黄河后进入大海。而作为源头的黄石崖下的河水,却那么谦逊,默默地展现其本色。潺潺!清澈!裹挟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纳百川而归海,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写照吗?
据悉,在“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专家学者云集莱芜研讨会得出结论:莱芜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
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莱芜“嬴城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1月,“中国·济南第三届嬴秦文化暨中华嬴秦文化园规划研讨会”召开。秦始皇先祖在莱芜,这一史实,为济南文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
姜女泉,“齐长城兮黄石关,庙字教阁有圣仙。孟姜故里美名誉,赢汶源头姜女泉。”。姜女泉位于凤凰山齐长城颜门关以南约200米处,泉上砌有石栏,井深约5米,泉边建有一四角亭游人可到此休憩,故称姜女亭。关于“姜女泉”名字的由来,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一路上饥渴劳累,晕到在泉边,醒来后饮过此泉之水重新踏上寻夫之路。此泉救过孟姜女之命,当地人便把它叫做姜女泉。
在黄石关水坝下面,孟姜女墓就掩映在一片绿草翠柏中。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故事之一,在我国广泛流传。
在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和《烈女传》两本史书中记载:“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赴淄水而死”。因此,一般认为孟姜女哭长城应该哭的是齐长城。关于这一点,上王庄村的老书记向我们举了好多例子,又在博物馆还有许多他走南闯北找到的许多力证。
老书记范玉祥自称是范喜良的后人,每年的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们都举办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纪念这位忠贞不渝的孟姜女,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代代相传,成为坚守爱情的楷模。
“孟姜女传奇”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民俗文化博物馆”的建成,范玉祥老书记功不可没。他自筹资金,走南闯北,拜访权威学者,收集资料,所经历的挫折艰辛,亦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从博物馆出来,范玉祥的身影高大起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没有一片痴心,热心,没有领头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就没有上王庄村的今天。“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站在“仙女坊”下,眺望博物馆上面城墙样式的垛口,高山仰止,我感叹:范玉祥,你就是上王庄村的勇者!
五
村庄,上王庄村,在七月也凉风习习。走过村头的那棵大树,石板路就宽阔起来,墙是拐弯抹角,满是青苔的石板路让我们疑似到了江南,江南烟雨,撑一把油纸伞走在上王庄的石板路,我想象着上王庄的春天一定是飘着丁香花香味的,而有桃花的地方也一定是上王庄村了——因为我看到这棵结满青青桃子的桃树了。上王庄村,是个处处充满红色印记的村子,抗日古井,清同治年间解朱氏,乐善好施,倾一家之资,为村民凿井,然在1938年至1945年先后被侵华日军破坏三次,把辘轳放在井里,放火烧掉井房,不让村民救火。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村里还完整保存溜川县武工队原址和第四支队兵工厂原址,弹棉花房原址。上王庄村,石墙,石屋,石胡同原始古朴,在胡同里几个老人坐着乘凉,安然祥和的神态,和村落那么相配。这就是山里人啊,他们和村庄相依相守了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经完全和村庄融在了一起。每逢节日,外出的青壮年也都回家,和老人们一起祭拜先人,他们把孟姜女供奉成仙女,恪守着矢志不渝的爱情观,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构建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至今村民还保留着十月初一送寒衣的风俗,他们建成博物馆,把孟姜女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行走在上王庄村的石板街道上,我们看到一家人在大门厅里吃饺子,他们表情恬淡而又安然,脱贫攻坚战,已经使上王庄村走上了小康路,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我走在上王庄村开满紫薇和玫瑰花的街道上,沐浴清凉的河风,一首毛泽东的《沁园春》涌上心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壹点号 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