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在政治压抑之下,性幻想与娱乐至死都是人性的回归

由 高会云 发布于 休闲

充满幽默、热爱与温情的斯维拉克,仍然无法忘却旧日阴霾。但对于捷克人而言,这样的固执正是快乐生活的支撑。因为,旧时那些阴霾,各种打压与剥夺,还有种种荒谬,都让如今的一切更显珍贵。

  “我在宁布尔克小镇长大,那是个铁路枢纽。那里的人如果有谁没有在铁路系统工作,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兹旦内克·斯维拉克在收录于小说集《错失之爱》的《购物》里,为人物所安排的背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阅读者来说,这个背景并无特别之处,可沉迷捷克历史与文学的我,有幸能对这个梗会心一笑。

书名:《错失之爱》

  作者:兹旦内克·斯维拉克

  2015年夏天,我驾车从捷克布尔诺前往科林,傍晚临近科林时,便曾经过宁布尔克。见到路标才突然醒悟,在这个时而有雨、傍晚出现彩虹的午后,我居然走了一条赫拉巴尔幼年时的迁徙之路。

  斯维拉克其实是在向赫拉巴尔致敬——以《过于喧嚣的孤独》与《河畔小城》闻名于世的捷克文学巨匠赫拉巴尔,出生于摩拉维亚地区的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四岁那年迁居宁布尔克。他的继父在当地啤酒厂工作,不但为他提供了稳定优渥的童年生活,也让他迷上了啤酒。也是在那期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贝宾大伯常住其家。

  前几天,我在《女观众》一书的书评中写过:“从写作技巧上来说,赫拉巴尔与捷克人并不待见的米兰·昆德拉代表着捷克文学的两种路向,他们分别师承哈谢克与卡夫卡。当年哈谢克以好兵帅克式的消极抵抗,戏谑地解构专制荒谬,用幽默感战胜一切。赫拉巴尔作为温和的时代记录者,以同样方式记录了捷克从黑暗中走出的跌宕岁月。至于卡夫卡,他以苦行僧式的写作寻找内心,昆德拉同样如此。兹旦内克·斯维拉克所走的显然是哈谢克与赫拉巴尔的路子。”

  《错失之爱》收录了9个短篇故事,包括《伯利恒之光》《班级聚会》《错失之爱》《复视》《温泉疗养院》《购物》《体面的出租车司机》《在火车上》《四月故事》。

  与《女观众》类似,《错失之爱》同样属于小人物的故事,摄取一个个人生片段,然后戛然而止,其间总有奇妙的反转。

  开篇的《伯利恒之光》构造了一个有智力缺陷的孩子眼中的世界,他简单而真实,无需在意利益和礼仪,也不在意家庭的窘迫。但是,从不说谎的他最终在妈妈的引导下,被动制造了“善意的谎言”。伯利恒的微光是一个隐喻,既是父亲在困境中的寄托,也是孩子终将失去的纯真。

  同名的《错失之爱》讲述一场邂逅后的追索,可再次相遇并热恋后,却发现是一场乌龙,也让爱情随之流逝。

  在《购物》中,年迈的夫妇在超市购物,回忆中闪回着年轻时的片段。时光太过无情,乃至容颜老去,感情只剩下无休止的抱怨。结果,老妇人幻想自己杀死丈夫,在监狱里享受独处的美妙时光。

  其实《错失之爱》与《购物》有相通之处,都隐藏着对爱情的终极拷问——错过的是否更好?

  相比之下,沉迷东欧历史的我更喜欢《班级聚会》。它提到斯大林去世后班级悼念活动的细节,正是老一辈中国人熟悉的场景,可却只是过去的捷克。

  《班级聚会》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记录了压抑人性的时代里的那些人性闪光。在政治高压之下,各种性幻想与娱乐至死的心态,反而是人性的回归。它的主题与描述,都是典型的捷克文学风格,承继了哈谢克与赫拉巴尔的幽默感,没有愤怒也没有控诉,却道尽时代的荒谬。

  即使是谈到希特勒这样的魔头,斯维拉克仍然不失幽默感。在书中收尾的《四月故事》中,主人公被介绍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告诉医生,每年希特勒生日那天,他都会遭遇一次重大事件……这个故事无疑是对专制的隐喻:尽管希特勒死了,但还有无数个希特勒伺机而动,更可怕的是,每到特定时间,它就会卷土重来。

  显然,充满幽默、热爱与温情的斯维拉克,仍然无法忘却旧日阴霾。但对于捷克人而言,这样的固执正是快乐生活的支撑。因为,旧时那些阴霾,各种打压与剥夺,还有种种荒谬,都让如今的一切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