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青居烟山又名黛玉山 曾被誉为“治南名山” ,海拔452.5米,由君子峰,金楼峰,东岩峰。主峰金楼峰,壁立七八丈,雄险天成。直上数十仞,岿然杰峙,山顶宽100余米,四周石壁中拥天池,林木葱蔚,烟雾四时不散,为消夏胜地。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山青水秀,诗人游客咏赞它。他们乘一叶扁舟在青居的山水间飘飘悠悠,这里黛青的群山触目而成色,这里碧绿的江水使他们心灵更澄澈,兴致匆匆间,登上山看一看在“五友亭”内坐一坐,品评一番山上的石刻题记,下得山来末了抬头望一望烟山,树木葱蔚,烟云飘绕,激发出的诗情如江水汩汩流出,于是绣口一开,笔管一抖,一首首光耀河山的诗篇赫赫然在史籍中生辉。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五友亭

《舆地纪胜》卷156顺庆府:五友亭“游丙题云:

明月清风为道友,

古典今文为义友,

孤云野鹤为自在友,

怪石流水为娱乐友,

山果橡栗为相保友,

是五友者, 无须臾不在此间也”。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烟山烟树】“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南朝宋鲍照《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唐孟浩然《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元周孚先《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迷烟树。”许地山《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清人何琬有诗赞云:“水向夔东浮绿去,峰从阆北送青来。”

造山运动没有忘记给青居造山,胡乱地堆了些风化软石,并敷以小绿而成,蛰伏在嘉陵江东,因此没有伟岸,没有奇特,更没有神仙,但却许给了温柔,玲珑如四川的小姑娘,美得出奇,听其“黛玉山”古名便知优雅。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嘉陵江边堆了一个东岩,在中间一个君子峰,而在北又配了金楼峰,三峰峭拔,互成犄角,于顶再添平坝,乃天然军事要地,这也难怪诸葛选此地练兵,留下佳话;余玠于此抗蒙,写下悲壮。也许,这些都违逆了造山主的本意,山清水秀岂可用于战火?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灵迹寺原名大佛洞,是一座“半洞半屋”的特别建筑,洞宽5.13米,高约7米。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于洞右凿佛像三尊,与唐像大小相符,并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余小佛像。清乾隆壬子,邑人何琬培修有记,其后寺圯。民国十三年场绅林子福等复募资建殿守护之,仍称灵迹寺。

陈以勤曾书“壁立万仞”和《灵迹废寺》一诗。尾峰东岩左侧的石壁上,唐宋明清原题刻颇多。据《南充县志》记载,此处为唐开元八年(720年)凿石为洞,造大佛三尊,均高丈六尺,工甚精细,表现了唐代的优美风格。明代增凿一洞,又造大佛三尊,与唐像大小相符,并在左右岩石上刻有千余个佛像。这里是南充境内历史上宗教造像的代表。只可惜,上世纪60年代大多被毁。保存完整的有宋代刘子晋的题记《重修东岩记》,以及明代陈以勤的《游灵迹寺》题刻。几处石刻书法风格各异,特别是陈以勤的字迹,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41 字。

转载请注明: 【古城青居】治南名山:烟山 - 楠木轩